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历史影像资料库中的一张黑白照片,让65岁的达永红目光久久停留——1980年的昆明皮鞋厂设计室里,20岁出头的她手里拿着当时流行的三接头皮鞋,和老设计师们讨论下一季的款式。“那个时候,我多年轻啊。”达永红轻声说,思绪回到了40多年前。
达永红拿着1980年拍摄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她才20岁。
1979年,达永红进入昆明皮鞋厂设计室,成为一名设计师。当时的昆明皮鞋厂历经公私合营、合并,成为拥有1000多名职工的知名企业,设有做帮车间、配底车间、辅料车间和设计室,各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打造高品质皮鞋。20世纪70年代初,昆明皮鞋厂注册了“滇池牌”和“茶花牌”两个品牌,凭借扎实的做工、耐穿的品质,一经推出便迅速“出圈”,成为云南家喻户晓的名牌。
1980年,昆明皮鞋厂生产的皮鞋样式新颖、质量好。 徐晋燕 摄
为了紧跟潮流、拓宽销路,从1980年起,昆明皮鞋厂每个季度都会订购国外的鞋款杂志与样本,其中不少设计图纸来自时尚之都意大利。“那些印着新颖鞋型的图纸一到设计室,十几名设计师就围着图纸看,有人拿尺子量,有人在稿纸上画修改方案。大家就一个念头,要把最时髦的款式做出来,让昆明人不用走出国门,也能穿上意大利同款皮鞋。”达永红说。正是设计师们的这份执着,让“滇池牌”和“茶花牌”皮鞋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间,成为消费者追捧的“香饽饽”,新款一上架便被抢购一空。
20世纪70年代,三接头皮鞋是男士们的最爱。
最让达永红期待的,是每个月的市场调研。从南屏街到武成路,从昆明皮鞋厂门市部到东风大楼,她和同事们一边盯着路人脚上的鞋子观察款式,一边拉着售货员细细打听顾客的喜好。“每次在路上看到有人穿着我设计的皮鞋,心里就特别高兴。”达永红笑着说。那份被顾客认可的喜悦,让她充满成就感。
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国外同款皮鞋,如今依然流行。
其实,达永红与同事们的设计,早已悄悄融入昆明人的生活。20世纪70年代,三接头皮鞋是男士们的最爱,尽显稳重与干练;80年代,中跟鞋和丁字鞋风靡一时,成为女性展现优雅气质的利器;90年代,鞋款层出不穷,百花齐放。达永红记得,当时从小西门到眠山,仅仅6公里的路段,就汇聚了30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制鞋作坊,上海刚流行的款式、欧洲最新潮的设计,很快就能在这里找到踪迹,而昆明皮鞋厂的“滇池牌”和“茶花牌”,始终是最亮眼的存在。
20世纪80年代,中跟皮鞋风靡一时,成为女性展现优雅气质的利器。
在昆明皮鞋厂二厂原厂长杨玉明的记忆里,20世纪80年代是工厂最辉煌的“黄金时期”。那时的皮鞋是紧俏商品,昆明皮鞋厂的产品供不应求。“逢年过节,门市部前总会排起长队,一天就能卖出上千双,做多少卖多少。”杨玉明说,当时工厂平均每年能生产20万至30万双皮鞋,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远销到世界各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颖时尚的凉鞋一上市,就受到女士们的追捧。
2006年,伴随着昆明皮鞋厂由国营改制为私营,“滇池牌”和“茶花牌”皮鞋逐渐淡出市场。但在达永红的心里,始终藏着一份对过去的惦念,如今她家里还保存着当年的设计样本。“有时候翻到一张图纸,就能想起那时在设计室里和同事们争论款式的场景,想起街上有人穿着我设计的鞋走过的样子。”达永红再次看向那张拍摄于1980年的照片,照片里的她,风华正茂。
现在的昆明皮鞋厂销售部
策划 邱滨 马艳琳
开屏新闻记者 周柯妤 王宇衡 摄影报道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