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汗尤尼斯纳赛尔医院的废墟上,鲜血和焦土还没干透,全球媒体却已经被一条炸裂的新闻刷屏。以色列国防军两轮空袭下,5名来自美联社、路透社、半岛电视台和英国“中东之眼”新闻网的记者在履行报道职责时当场遇难。这个数字,在巴以冲突的死亡名单里也许只是新添的一行,但对国际新闻界、对西方话语体系来说,这显然是个不可承受的分量。美联社、路透社两大通讯社罕见联手致信以色列政府,措辞强硬,要求一个说法,全球主流媒体第一次在加沙前线集体感受到“新闻自由”在炮火下的脆弱与荒谬。

内塔尼亚胡闯下大祸!以军杀了不该杀的人,美联社路透社联名抗议,这回连美国都救不了

这场空袭的剧本已经被多家媒体详细还原。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官员扎希尔·瓦海迪说,以军的第一颗炸弹砸下手术室和医生宿舍,紧接着第二轮打击精准锁定医院外墙的楼梯口。医护和记者们刚刚冲出第一轮爆炸的现场,准备救人和采访,结果被“二次打击”一锅端。美联社33岁的雇员马里亚姆·达卡、路透社两名记者,还有半岛电视台和英国媒体的同行,命丧医院门口。

美联社和路透社当天就联名致信以色列政府,愤怒写道:在本应受国际法保护的医院,记者和医护在履职过程中被炸死,以军必须给个交代。国际法对记者和平民的保护义务,再次被炮火和血肉之躯击穿。这封信的分量,可以说远超以往任何一起“普通记者伤亡案”。

联合国、埃及、德国、法国,甚至一贯谨慎的法国总统马克龙都站出来,连用“不可容忍”“惊讶”“强烈谴责”这些高频词刷屏,要求以色列履行国际责任。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也公开表态“惊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人更是直言,这起“恐怖杀戮”再次证明记者和医护在冲突中面临极度风险,必须被保护。

内塔尼亚胡闯下大祸!以军杀了不该杀的人,美联社路透社联名抗议,这回连美国都救不了

以色列的回应老套路了,军方发言人又在镜头前“深表遗憾”,总理内塔尼亚胡照例“深感遗憾”,宣布“展开调查”。但谁都清楚,以色列在“调查”这件事上早有“光辉战绩”——内部调查的结论,无非是“情报失误”“武装分子藏身医院”,责任人?基本查无此人。国际法再怎么漂亮,到了加沙前线,记者、医生、儿童、老人,在“智能弹药”面前都只能变成一串冷冰冰的统计数字。

真正的爆点,在于美国这次也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以往每逢加沙有平民、记者、医护遇难,美国政府的反应总少不了——要么替以色列洗地,要么“深表关切”,起码要呼吁“克制”一番。这次自家新闻机构最有分量的员工被炸死,白宫和国务院集体失语。美国总统特朗普只说了句“不快”,语气软得像棉花糖,还顺便放话,“冲突未来数周可能迎来最终结果”。

对比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不可容忍”,美德法三国的态度高下立判。美国对以色列的战略依赖已经到了“说不出口”的程度,军事援助、情报协作、地缘遏制伊朗和中俄,每一条线都深深捆绑着华盛顿的中东算盘。在选举年,谁敢在以色列问题上“背叛盟友”,金融、传媒、政界的亲以力量分分钟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新闻自由、人权卫士这些标签,在巴以议题上本就是“按需使用”的装饰品。

内塔尼亚胡闯下大祸!以军杀了不该杀的人,美联社路透社联名抗议,这回连美国都救不了

新闻自由在美式话语体系下一直是外交武器,敲打不顺眼的国家时随叫随到;碰上自家盟友,哪怕炸死了自家记者也能一夜之间“噤声”。美联社、路透社的抗议信,其实不仅仅是对以色列的愤怒,更是对自己“保护伞”赤裸裸的失望。

以色列对记者的“糟糕记录”由来已久。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巴勒斯坦记者联合会统计,已有240名巴勒斯坦媒体人遇难。8月10日,半岛电视台刚刚痛失5名记者。全球主流媒体早已把加沙称作“最致命的新闻战场”,但以色列的说法始终没变:遇难记者是哈马斯武装分子,用新闻身份做掩护。半岛电视台、路透社、美联社再怎么反驳,也抵不过炮弹和导弹的“裁决权”。新闻自由、人道主义、国际法,在加沙这片土地上,随时会被一发炸弹“重置”成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