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营收企稳回升,拨备余额突破1万亿元

工行上半年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同比增长1.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81.03亿元,同比下降1.4%;截至2025年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文|《财经》记者 唐郡

编辑|张威

8月29日,工商银行发布2025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工行上半年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同比增长1.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81.03亿元,同比下降1.4%。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速扭负转正,为近三年同期的最好表现。”在同日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工行行长刘珺表示,“如果再适当拉长时间轴,过去四个季度,我们有三个季度单季同比录得营收的正增长,说明工商银行营收增长迎来企稳并转向的信号。”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9.54%,拨备覆盖率217.71%,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15个和2.80个百分点。其中,工行全口径的拨备余额首次突破了1万亿元,风险缓冲垫进一步增厚。

股东回报方面,工行拟派发中期现金分红约504亿元,较2024年中期分红511亿元的金额略有下降。另据工行副行长姚明德介绍,上半年工行A股、H股涨幅分别为9.7%和19.4%,按上半年平均股价计算,A股、H股股息率分别达4.44%、6.16%。

市场颇为关注,工行2025年会否实现全年营收、利润正增长?

对此,刘珺表示,不追求超过常规的超常增长率。

“工商银行发挥的是主力军银行的作用,就是主力军、压舱石、稳定器。如果稳定器的速度是超常速度,那么稳定器的作用可能也不会发挥得特别好,所以我们始终认为匀速或许是最快的,平衡或许是最好的。”刘珺说。

债券投资支撑营收增速

截至2025年6月末,工行总资产规模突破5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总量规模继续领跑。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各项贷款总额达30.1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万亿元,增速6.4%。其中,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贷款余额分别超5万亿元、4万亿元、6万亿元。

存款方面,截至6月末,工行客户存款近36.9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增速5.9%。其中,个人存款规模达19.8万亿元,占比53.7%,较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工行实现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81.03亿元,规模仍然领跑国有大行。

其中,营收增速为1.6%,是2023年以来工行首次实现中报营收正增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工行利息净收入为3135.76亿元,同比下降0.1%,减少3.74亿元;非利息收入1135.16亿元,同比增长6.5%,增幅69.67亿元。非利息收入是支撑工行上半年营收增速转正的关键。

进一步拆解非利息收入结构,上半年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670.20亿元,减少3.85亿元,下降0.6%;其他非利息收益464.96亿元,增加73.52亿元,增长18.8%。

其中,投资收益同比大增52%至328.85亿元,贡献了超过七成的其他非利息收益,成为支撑工行上半年营收增速回正的关键因素。半年报显示,工行上半年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债券投资。

净利润方面,上半年工行归母净利润下降1.4%。

值得注意的是,工行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302.05亿元,同比增长了16.7%。若不计所得税费用,工行上半年税前利润为1990.08亿元,同比增长0.93%。

在中期业绩发布会的问答环节,管理层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行全年能否实现营收和利润的正增长?

对此,刘珺首先回顾了其在今年3月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对投资者作出的承诺:“工商银行一定会走出与市场一致的方向,并且走在市场均值之上,实现对利益相关方的合理回报。”

刘珺表示,作为一家超级规模的银行,工商银行跟市场永远是同频共振,并且准确精确地反映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状况。

“工商银行发挥的就是主力军、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如果稳定器的速度是一个超常速度,那么稳定器的作用可能也不会发挥得特别好。”刘珺补充道,“我们不追求超过常规的超常增长率,一旦工商银行实现了超常的增长率,我相信国民经济一定不会全是正向的反映。”

同时,刘珺表示,工行会努力朝着全年净利润增速转正的方向走。

净息差降幅同比收窄

过去几年,工行营收压力主要与利息净收入下滑有关。

2025年上半年,工行利息净收入为3135.76亿元,同比减少3.74亿元。半年报称,利息净收入下滑与净息差下行等因素有关。

截至2025年6月末,工商银行净息差为1.30%,较2024年末的1.42%下降了12个基点,续创该行上市以来新低。

工行在半年报中表示,净息差下行主要受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存款期限结构变动等因素影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25年1月-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5个和60个基点。

姚明德表示,上半年工行净息差下降了12个基点,但较上年同期少降6个基点。“综合这两个指标来看,(净息差)虽仍处于下行通道,但边际降幅已出现收窄。我们认为,上半年净息差降幅同比收窄、企稳的态势具备可持续性。”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工行贷款平均收益率同比大幅下降60个基点至2.92%,导致该行利息收入同比减少495.26亿元,下降10.4%。

横向对比来看,上半年农行、建行和中行的贷款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97%、2.96%和3.07%,均高于工行的2.92%。同期,工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跌至2.79%,低于农建中三大行同期水平。

姚明德表示,“工行更关注价格的边际改善,坚持风险定价原则,遵守监管部门遏制价格无序竞争的系列要求,防范贷款利率非理性下行,6月末人民币新发放贷款利率下降至2.82%,较2024年下降22个基点,降幅优于可比同业平均水平。”

2025年初以来,工行多次提及坚决不打价格战,杜绝“内卷式”竞争。在7月末举行的2025年党建暨年中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工行进一步表态称,将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

展望下半年,姚明德表示,净息差是商业银行综合平衡让利实体经济、自身稳健增长、商业可持续性等多目标后的结果,与三个关键因素紧密相关:一是货币政策对资产负债两端的影响,二是社会信贷需求的变化趋势,三是银行自身资产结构的调整能力。

“预计下半年净息差下行仍然是行业共性,但降幅将进一步收窄。”姚明德表示,工行将不断提升资产组合的整体收益和抗风险能力,对未来净息差边际企稳的趋势抱有坚定信心。

《财经》实习生钱心悦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 | 要琢

工行上半年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同比增长1.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81.03亿元,同比下降1.4%;截至2025年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