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想不到,一场本该欢呼导弹突破的庆功宴,竟在十分钟内变成高层集体葬礼。以色列十枚钻地弹精准砸向会场,胡塞八名部长当场殒命,文职体系几乎崩盘。伊朗在中东最后一张王牌,难道真要失效?
日前,中东部分媒体证实,也门胡塞武装罕见对外承认:总理拉赫维在以色列空军的空袭中遇难,同时丧生的还有副总理米夫塔赫、鲁瓦伊尚,工业部长马哈格里等至少8名部长级以上官员。
文职核心几乎遭遇“团灭”,行政系统一夜瘫痪。
环球时报同日报道,袭击发生在也门首都萨那一场高层秘密会议上,胡塞武装当时正庆祝多弹头弹道导弹研制成功,却未料到情报早已泄露。
以军出动了14架F-15I战机,投下10枚一吨级钻地炸弹,精确命中开会地点,建筑全塌、伤亡惨重。
尽管胡塞旗下电视台很快播出复仇声明,称将“继续打击以色列直到加沙围困解除”,但舆论普遍怀疑其实际反击能力。
有分析认为,胡塞虽保持基层军事结构,但失去政治指挥层后,协同作战和外联能力将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行动并非孤立事件。从战术设计到执行模式,几乎完全复刻以色列近年针对伊朗高级将领的“斩首流水线”。
今年6月,以色列就曾精准清除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高层,导致伊军指挥系统出现数月混乱。
而此次再度得手,不仅显示以色列情报网络对也门的渗透深度,更暴露出胡塞内部可能存在致命漏洞。
果然,事件发生后,胡塞武装内部第一时间怀疑有内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层干部表示:“我们肯定出现了叛徒,否则以色列不可能掌握如此详细的情报。”
尽管胡塞官方声明中强调“已做好全面应对准备”,但言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震荡与愤怒。
要知道,这支武装曾在沙特与美军联合封锁下坚持十年,自诩反渗透能力顶尖,如今却连核心会议都遭实时监控。背后是否出现内鬼?情报如何传递?这些疑问成为德黑兰方面急需破解的危机。
从地区格局看,这场袭击显然不止针对胡塞本身。
伊朗近年来精心构建“抵抗之弧”正在多点崩解——在叙利亚,亲伊民兵屡遭以军空袭;在黎巴嫩,真主党因国内政治危机难以全力出击;如今也门支点又遭重创。德黑兰的战略纵深正被快速压缩。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动手?
从战术上看,以军显然掌握了高质量情报。要知道,胡塞武装近年来极其注重保密,核心领导人几乎从不公开露面,开会也常选在地下掩体。能实时锁定会议位置并实施轰炸,说明以色列的情报网络已经深入也门高层。
从战略上看,这是一次“一石三鸟”的操作。
其一,震慑胡塞武装。
自从巴以冲突再起,胡塞不断袭击红海商船、发射导弹无人机,已成为以色列眼中钉。
其二,打击“抵抗之弧”。伊朗支持的组织中,胡塞是少数敢直接动手的硬骨头,此次斩首意在削弱其行政运转能力。
其三,影响联合国大会。9月联合国大会即将召开,巴勒斯坦申请正式会员国一事仍是焦点。以色列此时展示武力,也是在警告各方:谁跟我硬碰硬,后果自负。
这一波,是以色列典型的“情报+精准打击+心理战”组合拳。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在这当口还补了一刀——拒绝向计划参加联大的巴勒斯坦官员发放签证。政治打压+军事威慑,美以这套组合拳打得毫不遮掩。
胡塞武装会如何报复?几乎可以肯定,反击很快就会来。
胡塞总参谋长加马利少将已明确表示:“以色列绝不会逃脱惩罚。”事实上,就在事件发生不到48小时后,胡塞媒体已开始放风称“高超音速导弹即将砸向以色列”。
但值得思考的是:胡塞的报复真能改变局势吗?
从军事角度看,胡塞虽然拥有导弹和无人机,但缺乏制空权和尖端情报体系,很难对以色列造成实质性打击。
更多是象征性的、政治意义上的反击——比如再次袭击红海船只,或向以色列南部发射火箭弹。
而从组织架构角度看,胡塞武装迅速任命了新的行政负责人穆罕默德·米夫塔,显示其并未陷入混乱。这也印证了一点:胡塞武装本质是一个军事组织,文官系统的损失虽痛,却不致命。
这场袭击更深层的影响,其实在于中东地缘格局的演变。
以色列正在用行动证明:它不怕多线作战。哪怕加沙还未平息,黎巴嫩真主党虎视眈眈,它照样敢开辟也门战线。这种“强势回归”的军事姿态,与其国内右翼政府的政治需求密切相关。
而伊朗为首的“抵抗轴心”则面临尴尬局面。
如果连开会都不安全,日后如何协调行动?如果内奸真的存在,又如何清理门户?更重要的是,伊朗会否直接介入?从目前来看,伊朗仍保持沉默——毕竟自己也要避免和以色列正面开杠。
回过头看,拉赫维之死或许只是中东乱局的一个缩影,中东的冲突早已进入“斩首时代”。
从2020年伊朗苏莱曼尼被美军无人机炸死,到2024年哈马斯领导人辛瓦尔在隧道内遭以军清除,再到这次胡塞文官集团被团灭——精准打击+情报先行已成为常态。
这意味着,现代战争不再只是两军对垒,更是信息战、网络战、间谍战的融合。
以色列这一招,狠吗?狠。但能不能解决问题?很难说。
历史早已证明,军事手段可以消灭人,却消灭不了仇恨;可以赢得战役,却赢不了和平。
胡塞武装不会因为一次斩首就停止抵抗,反而可能激化反以情绪、加速代理人冲突。而以色列在展现肌肉的同时,也在透支自己的国际信誉和安全环境。
如今的红海,商船依旧提心吊胆;加沙地带,停火谈判仍陷僵局;黎以边境,交火事件时有发生。一场会议室的爆炸,或许只是中东这个火药桶里又一粒火星。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胡塞的导弹迟早会升空——而特拉维夫的防空警报,也很快将再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