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日,便是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纪念日;同样再过几日,74岁的香港老人郑镇炎,也将以徒步方式抵达这场伟大征程的终点——陕西吴起镇。
去年10月17日,郑镇炎从江西于都出发,踏上了他的漫漫征途。截至今年10月18日中午,他已徒步行走6006公里,距离终点仅剩约100公里。
▲郑镇炎在路上
“重走长征路,是想体会和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他说,“完成这项毕生最困难的挑战,此生无憾。”
一路走来,郑镇炎那蹒跚却异常坚定的身影,时常被沿途的网友记录下来,近日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感染无数人。他对红星新闻记者坦言,重走这条长征路,是他做了50多年的梦。
独行200余天,百万网友点赞
近日,一名抖音网友驾车穿行在甘肃俄界至腊子口的蜿蜒山路上,偶遇一位白眉如雪的老人,身着冲锋衣、拄着手杖,身背一面写着“香港大爷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旗帜,在苍茫山色中格外醒目。
这位老人正是郑镇炎。短暂交谈中,他平静地讲述着自己从江西于都出发,独自行走200余天、日均25公里的旅程。随着视频在抖音平台传播,引发了广泛共鸣。仅人民日报转发的视频报道,就获得上百万人点赞。
10月17日晚,郑镇炎向红星新闻记者确认,已分两阶段徒步248天,现抵达甘肃环县耿湾乡。次日中午,他再次传来消息:正朝吴起县进发,总里程已达6006公里。
郑镇炎重走长征路,始于2024年10月17日的江西于都,正值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他亦沿着当年红军披荆斩棘的路,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
▲郑镇炎的路线
一路温暖相伴,他也报以温暖
一路上,郑镇炎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将沿途见闻、对长征的追思、对时代发展的感怀,化作数千字的笔墨。10月16日晚11时许,尽管跋涉整日,疲惫不堪,他依旧伏案写下三千余字。
翻阅过往,字里行间满溢人间温情。9月9日,他记录下藏家村落的暖意:经过一村落,有一中年妇人向我挥手示意,请我到她家一坐……她招呼我喝茶,临行前还送我一袋水果,令我非常感动!
去年10月24日,他还曾写下:傍晚行到祁禄山镇,镇内找不到民宿,村民指再行前2公里有一培训基地营,到达后见一30多岁叫徐总的人,他知我是香港来,又是走长征路的,很欢迎我,房租由328元一晚减为120元,还指示餐厅晚饭给我打7折……
如此善意,如星火缀满他的路途。郑镇炎感言,一路走来,从未遇冷眼,驾车人会停车致意,陌生人家会邀他品茶歇脚,送上水果干粮,更有同道者闻讯远来,结伴同行数日,互诉心声,分享食物。连路遇的交警,也总是热情指路,为他加油鼓劲。
▲郑镇炎与交警合影
郑镇炎同样报以温暖。行至固原市,郑镇炎得知固原二中30年来坚持组织学生徒步百里,祭扫任山河烈士陵园,深为感动。他旋即与老同学各捐资5000元,用以帮助该校困难学子,将这长征路上收获的温暖,化作滋养未来的涓滴善意。
他的户外经历令人惊叹
年过七旬,为何要踏上这漫漫长路?
郑镇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1972年,他念大学时,看过埃德加·斯诺写的书《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那本书让我对红军非常钦佩。”他说,每年都有众多人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他也希望成为其中一分子。
74岁,在许多人看来已是安享晚年的年纪,郑镇炎却从未视年龄为枷锁。青年时期,他便与长跑、远足结缘;退休后,仍坚持徒步登山,保持着良好的体能状态。三十余次马拉松、长跑及远足的经验,是他信心的基石。“在重走长征路中逐步调整状态,我觉得每天徒步25-30公里,耗时8-10小时,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郑镇炎的人生履历颇为丰富,他从事过新闻工作,也曾在学校里教书育人,还曾在商海中驰骋多年。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他那份写满挑战的户外履历:1980年,在法国完成3次100公里长跑;1996年,独自徒步美东Appalachian Trail长达1000公里;2017年,登上非洲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峰;2018年,在哈萨克斯坦及尼泊尔进行两次60公里越野马拉松;2022年,独自徒步71天,行程1500公里的欧洲五国四条山径。
郑镇炎与成都也有着不解之缘。2024年1月至4月,他到成都淮州机场飞鹰航校学习驾驶飞机,经过70多小时的学习,成功实现了自己的飞行梦。彼时,航校教练感慨道:“这是我们航校接收过的年龄最大的学员,他太酷了!”
▲郑镇炎在成都学习开飞机
2023年6月3日至8月22日,郑镇炎从成都出发,沿G318国道,徒步2160公里抵达拉萨。途中,他克服高原反应,翻越1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两座海拔超过5000米,沿途的瑰丽的大好河山,令他终生难忘。
郑镇炎告诉记者,他相信:“人要有梦想和热忱,不愿受年龄束缚,只要努力往前,付诸实践,便可成功。”如今,那个怀揣了半个世纪的梦想即将在吴起镇圆满。回望来路,他满怀感慨:“完成这项毕生最困难的挑战,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