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彦宗

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9月4日在官网刊登了一则消息,说的是张家界推行市内公务“零接待”,“持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今年1-7月,全市所有乡镇接待费仅2100元,同比下降99.95%;4个区县直单位接待费用13.76万元,同比降93.71%。

单看数据,张家界公务接待的节支力度确实很大,据说当地所有干部下县下乡,都要主动进食堂扫码就餐,如此一来,基层的公务吃喝风似乎快要被“消灭”了。

按上面提到的降幅比例,张家界去年1-7月全市所有乡镇的接待费是420万元,4个区县直单位的接待费用是218.76万元。考虑到张家界全市人口只有150多万,县区只有4个,上述单位7个月公务接待花掉600多万元,原先的接待费用还是蛮惊人的。这么一比较,更让人觉得推广公务“零接待”有价值。

张家界推行市内公务零接待,最重要的是可持续

资料图,图文无关

对公众而言,在张家界取得的成绩面前,可能都会有一些好奇,这省下来的财政收入,会不会用在其他民生事务上?但要说这意味着当地彻底扭转了公务接待文化,“零接待”从此成为一项可持续的制度,一些网友还是持保留态度。

这主要是因为,张家界只是公布了乡镇、区县直单位接待费用的情况,没公布市直机关的接待费用,后者的降幅不清楚。今年4月15日张家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召开了会议,290多人参会,培训内容就是国内公务接待及公务用车相关政策。这属于市直机关接待费用,假如不是开完会就散场,接待费用多少,让人好奇。

由此可见,要想真的实现公务“零接待”,最好的办法是公开账本。每个乡镇、每个区县直单位、每个市直机关都在一块公布,谁花多了自己检讨,谁节省了给予表扬,社会效果一定比现在的强。公务接待费用的全口径公开,也有利于消除网上一些质疑的声音;民众参与监督,更能让各机关单位保持节俭的习惯。

也有网友说,张家界推广公务“零接待”,主要是因为财政收入下降,是因为没钱才这样。这些网友列举的证据是,张家界市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21.1亿元,尽管同比增速不是负数,但增速回落16.7个百分点。尤其是张家界旅游集团去年净亏损扩大到5.82亿元。

网友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张家界国内公务“零接待”的成绩:因为张家界是旅游立市的城市,旅游收入下降导致财政收入下降,所以干部不得不过紧日子。这种因果关系的推断,似乎在淡化公务“零接待”的主动性,强调“零接待”更多是因为穷。

澎湃新闻报道,张家界旅游集团从2020年就连年亏损,2020至2024年,亏损额度分别是0.92亿元、1.35亿元、2.6亿元、2.39亿元,去年与前年呈现断崖式亏损,可能会导致张家界财政在某种程度上的困境。所以,面对公务“零接待”令人咋舌的成绩,有人看到的是力度,有人看到的是无奈。

张家界推行市内公务零接待,最重要的是可持续

资料图

也有人担心,公务吃喝可能没有都体现在明账上,地方大可以搞隐性消费,或是把吃喝的成本转嫁到企业身上,或是用别的花钱名目掩盖。网友有这样的担心不意外,但这里需要考虑一个背景,今年上半年,各地都在推进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以遏制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相信没有几个单位敢顶风作案。

回到一个中立、客观的立场,张家界在公务接待上的大幅度压缩,至少说明两个道理:一是哪怕公务接待接近零支出了,也没影响政务运转,说明有些支出真是可有可无。二是到基层执行公务活动的干部去张家界255家机关食堂打饭吃,接待的与被接待的,都不用讲究过去的官场礼仪了,是不是都能轻松点?当然,这两百多家食堂能否开源节流就另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