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苏超赛场外的趣味“赌约”,让常泰长江大桥在通车前就攒足了热度。

常州“赌上姓氏”的常泰长江大桥,到底姓什么?

昨天,这座超级工程正式亮相,用“1小时20分钟→20分钟”的“交通革命”,给了所有人更惊喜的答案——大桥不姓“常”,也不姓“泰”,而是属于因两地联通而受益的每一个人。

“永远一片红”的记忆翻篇

常泰长江大桥全长10.03公里,总投资超过241亿元,位于既有泰州长江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之间。它的通车,彻底改写了两岸居民的出行逻辑。

常州“赌上姓氏”的常泰长江大桥,到底姓什么?

常泰长江大桥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前,常州是江苏长江沿线唯一没有跨江大桥的设区市,市民过江要么绕行泰州大桥,要么走江阴大桥,动辄耗费一两个小时。遇上节假日,堵在桥上望江兴叹,更是常态。导航图上那“永远一片红”的拥堵记忆,从此可以翻篇。

这座桥,不仅打通了常泰之间的“任督二脉”,更为整个苏中、苏南路网分流减压。节假日大流量时期,常泰大桥将成为关键的“疏解通道”,可以有效缓解泰州大桥和江阴大桥车流量。

更贴心的是,大桥通车当天,毗邻公交线路——常泰公交85路也同步开通,往返于京沪高铁常州北站与泰兴市虹桥客运站,每天48班,乘客可在多个站点换乘常州地铁,轻松抵达商圈、景区、体育中心等地。通勤、逛街、出游,变得从所未有的简单。

“锡常泰”城市组团加速

常泰长江大桥的通车,让常州的区位优势更“亮”了。这座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城市,本就是全国少数具备“公铁水空管”全交通形态的地级市,更是全国唯一一个机场、高铁、高速、水运4种运输方式在15分钟左右能够完成自由转换的城市。

常泰高速向北通达泰州,进入沿海通道,向南汇入江宜高速;常泰铁路往北到北京方向,往南到杭州方向;干线公路向南接龙江路高架,向北接泰州的快速路。常泰长江大桥这“一纵”连上,让常州“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常州“赌上姓氏”的常泰长江大桥,到底姓什么?

常泰长江大桥 图片来源:新华社

大桥的通车,也促使“锡常泰”城市组团加速形成。随着交通壁垒的打破,拥有近百万人口的泰兴与常州之间的连接效率大幅提升,这不仅强化了两地的日常联系,为泰州全面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常州带来了近百万规模的潜在人力资源。

从经济地理角度看,常泰长江大桥加快了无锡、常州、泰州迈入“同城化”时代,促进三地居民生活往来和产业协同协作。

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人口叠加,而是一种深度的区域协同。泰兴人可以早上驱车到常州工作,晚上返回泰兴居住;常州企业则可以将生产基地布局在泰兴,利用当地更具竞争力的人力与土地成本。

事实上,产业融合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常州在新能源领域实力雄厚,而泰兴擅长精细化工和医药制造,两地产业链互补性强。随着大桥通车,“研发在常州、生产在泰兴”的协同模式或许将进一步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共赢发展。

苏南苏北从此都是一个“苏”

常泰长江大桥不仅仅方便大众出行、助推产业协作,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正是江苏响应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关键落子。

过去,长江像一道天堑,隔出了“苏南、苏中、苏北”的清晰板块。现在,大桥纵向能强化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经济联系与要素流动,打破地理阻隔形成发展合力;横向则进一步放大省会南京对宁镇常泰通沿江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沿江城市带一体化发展。

常州“赌上姓氏”的常泰长江大桥,到底姓什么?

常泰长江大桥 图片来源:新华社

眼下,江苏已累计建成过江通道20座、在建9座,基本实现隔江相望的县市区均有过江通道联通。根据规划,到2035年,全省过江通道数量将增至40座,真正实现从“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的转变。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表示,将加快实施一批过江通道重大项目,确保今年底前建成通车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具备开工条件,明年建成通车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十五五”期间重点加快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等项目建设,滚动式推进南京锦文路过江通道、靖澄过江通道等规划待建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助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更好策应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

就像一位苏超球迷说的那样:“桥姓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常州和泰州,以后就是一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