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任建新
“不用担心,我送你回家!”一天早上,社区警长赖永献正一边安慰着一位迷路的老人,一边帮其联系家属,并将其送回了家……这是日前发生在深圳市罗湖区的暖心一幕,也是罗湖公安创新“巡逻+”警务工作模式的真实写照和平安成效。
在罗湖这片“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土地上,市井烟火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而这份安宁与和谐,离不开罗湖公安以“巡逻+”模式织就的严密治安防控网。近期,罗湖公安以“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为指引,将党建、调研、显性用警、科技赋能、健康管理等理念深度融合,让巡逻工作成为守护平安的“多面手”。
“巡逻+党建”:先锋力量照亮巡逻路
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党委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常态化参与夜间巡逻,将党风廉政教育融入日常勤务,用实际行动诠释“领导带头、全警参与”的巡逻防控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利用步巡契机,主动与民警“点对点”搭班结对,在巡逻勤务中嵌入党风廉政教育等举措,同步开展“三必谈”(谈思想、谈工作、谈困难)以及提示警醒、交流谈心、关心慰问等工作,将组织生活延伸到一线,一步一个脚印摸清队伍思想动态,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实现党务与警务同频共振、队伍与业务同向发力的良性局面。
“巡逻+调研”:一线问诊破解治安难题
日前,在罗湖火车站广场,一名男子因不理解严管区域规定与管理方发生纠纷,情绪激动。巡逻民警迅速介入,以耐心细致的沟通化解了矛盾,既维护了现场秩序,又让群众感受到了执法的温度。
为精准掌握辖区治安状况,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党委班子成员深入治安复杂区域、“夜经济”活跃商圈及警情高发部位进行实地调研。他们通过步巡等方式,真切感受辖区治安环境,倾听基层声音。同时,积极推行跨职级、跨岗位的联合巡防模式,推动各级领导与基层民警开展常态化“跟班作业”,直观了解业务工作,现场倾听基层声音,带头破解难点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真正做到向基层问需、问计、问效,并同步建立“巡逻日志”制度,详细记录、定期通报全局警官巡逻工作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巡逻+见警”:高密度巡防提升安全感
罗湖公安科学设置巡段近300条,日均投入大量路面巡逻警力2000余人次,通过“步、车、摩、视、空、犬”多元巡防力量,推行落实“三进三见”机制(进商圈、进场馆、进场所,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实现了对重点片区及警情高发部位的全面覆盖。在罗湖口岸、商圈商超、学校等重点片区以及宵夜档、城中村等警情高发部位,时常能看到巡逻民警的身影。他们的存在,不仅让群众感到安心,也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5月以来,巡段覆盖时段实现打架斗殴等路面警情“零发案”,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效显著。
“巡逻+防控”:智巡联动织密防控网
罗湖公安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智能化、自动化的巡逻防控体系。通过视频巡逻系统,民警能够实时发现可疑目标,并立即推送就近警力进行处置。在辖区某公园内,民警凭借科技手段成功预警并抓获了一名盗窃嫌疑人;在某盘山公路上,巡逻民警根据视频巡逻提供的线索,迅速拦截了一名涉嫌偷渡的嫌疑人。
“我们依托视频巡逻系统打造智能化多轨研判平台,实现目标发现、警力出警处置闭环,并以分局扁平指挥调度体系为支撑,实时做好后续统筹调度和梯次派警准备,确保各类重大风险及时预警处置,充分彰显‘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实战效能,推动实现‘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升级转型。”罗湖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
“巡逻+健康”:健康伴巡,强警砺剑
罗湖公安以健康管理与实战效能双提升为目标,积极推行“健步巡逻”勤务模式,将巡逻时长、巡逻里程等数据纳入动态监测范围,科学设定工歇时间与运动强度,实现巡逻工作和常态业务、健康情况的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强化战训结合,在实战培训中嵌入体能训练、应急处突等科目,实现“执勤中锻炼、锻炼中备战”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罗湖公安民警日均巡逻里程达580千米,健康管理理念已深度融入勤务实践,队伍思想意识实现从“让我巡”到“我要巡”自觉转变,充分激活警队内生发展动能。
实践充分证明,全警巡逻精准防控是驾驭治安局势的重要载体。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环境,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将“巡逻+”作为强化社会面防控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擦亮“平安罗湖”的金字招牌。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