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9月14日消息(记者舒震)14日清晨,长春龙嘉机场一片庄严肃穆,装载着“杨靖宇支队”战旗的飞机缓缓降落。“欢迎杨靖宇支队英雄战旗回家”的横幅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格外醒目。这面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战旗,回到了它曾经飘扬、战斗过的热土。

吉林省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仪式

市民等待飞机降落(央广网发 郭亮 摄)

“杨靖宇支队”战旗承载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凝结着东北抗联将士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9月3日的盛大阅兵仪式上,直播镜头长时间定格在这面战旗,让千万吉林人民无比自豪振奋。

吉林省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仪式

装载着“杨靖宇支队”战旗的车辆驶向吉林省委机关(央广网发 郭亮 摄)

“杨靖宇支队”发源于白山松水之间,前身是1933年9月在吉林省磐石市组建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是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唯一能追溯到杨靖宇将军的作战部队。1945年10月,部队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某部合编为“通化支队”。1946年2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为纪念杨靖宇将军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身殉国的英雄壮举,将其命名为“杨靖宇支队”。此后,这面战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成为东北抗联精神最鲜明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吉林省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仪式

市民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央广网发 郭亮 摄)

此次回归的“杨靖宇支队”三面战旗将分别珍藏在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博物院和杨靖宇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缅怀。杨靖宇的孙子马继志在接受采访时说:“我非常期待战旗回归,看到战旗,爷爷和先辈们在白山黑水间战斗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每年爷爷的殉国日,我都会去他战斗过的地方走走,独自一人走过爷爷最后走过的路,我常常思考,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能坚持下来,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信仰。他们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有着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

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表示:“得知这面战旗将要送往我们陵园时,我非常激动。这面战旗将成为我们近距离感受那段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和靖宇精神的生动教材。能讲述先烈们的故事和英勇事迹,我感到无比骄傲和光荣,我会带着这份荣光,努力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吉林省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仪式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仪式(央广网发 郭亮 摄)

红色血脉绵延不息。“杨靖宇支队”战旗的回归,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铭记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