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之约,洽赢未来,投资南京,就是共赢未来。”9月23日,2025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以下简称:金洽会)拉开帷幕。本届金洽会延续“开放发展”这一历届大会主题,集中展示南京产业竞争力、优质营商环境和独特城市魅力。大会开幕式上,南京市副市长许峰重点推荐了南京当下的发展机遇。他通过三张名片,向大家呈现了一个机遇无限的南京。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仲茜)“金秋之约,洽赢未来,投资南京,就是共赢未来。”9月23日,2025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以下简称:金洽会)拉开帷幕。本届金洽会延续“开放发展”这一历届大会主题,集中展示南京产业竞争力、优质营商环境和独特城市魅力。大会开幕式上,南京市副市长许峰重点推荐了南京当下的发展机遇。他通过三张名片,向大家呈现了一个机遇无限的南京。
第一张名片,南京之新,新在古今交融的独特气质。这是一座镌刻着历史印记的城市,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有着3100年的建城史,450年建都史,孕育了南京云锦、金陵刻经等非遗瑰宝,以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为代表的2600多处文物古迹遍布全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学之都”。这是一座充盈着创新活力的城市,拥有54所高校,61所科研院所,95名两院院士,“双一流”高校数量全国第三,在校大学生超100万人;在2024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行榜中位居全球第五,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科技之城”排名榜中位列第九。南京还是一座融汇着自然山水的城市,一座焕发着蓬勃生机的城市。去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1.85万亿元,位列全国第十,人均GDP连续六年位居省会城市第一。今年以来,南京继续保持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二张名片,南京之机,机会在动能转换的澎湃浪潮。当前南京正全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这其中蕴含着众多的发展机遇。
一是以产科融合发展为引擎的创新机遇,南京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聚力打造科技企业聚集地,加快打造55家资产和营收规模“双千亿”“双500亿”“双百亿”的链主企业。目前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江苏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积达1775家,独角兽瞪羚企业分别达到20家,450家,上市公司164家,总市值位居全国第七。
二是以产业强市建设为基石的投资机遇,南京加快建设“4266”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加快焕新,聚力突破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讯四条新赛道,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产业规模今年将分别迈上万亿级和五千亿级台阶。同时,南京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等未来产业,目前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
三是以双向开放合作为纽带的全球机遇,深入实施区域战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此叠加交汇。上个月,中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平台——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落户南京。上半年南京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4.1%。与此同时,南京开放平台加快建设,拥有自贸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保税区等高能级开放载体,吸引超过11家世界500强企业、50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与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
四是以城市功能完善为抓手的场景机遇,南京正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空间格局进一步拓展,江北新区正以省市支持为契机,高标准打造江北现代化新主城;南部新城、江心洲生态科技岛、麒麟科创园等重点板块也加快建设,这些都将是南京“十五五”重要的成长空间。南京的交通能级也进一步提升,目前南京已同时拥有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港口和国家级高铁枢纽。面向“十五五”,南京将推进宁宣、宁扬、宁马铁路等一批总投资约2200亿元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第三张名片,南京之约,约在共创共赢的美好未来。当前,南京正在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里有全方位的惠企服务,以企业视角、用户思维,不断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创新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出海、人才服务等特色“一键式”“集成式”政务服务矩阵。这里有全链条的政策支持,南京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制定了产业支持政策,“一业一策”给予精准支持。南京还有全周期的金融助力,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产业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打造了规模超2000亿元的“4+N”产业基金,与五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合作设立了30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着力构建股、债、贷、保、担联动的金融服务矩阵,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生态。南京还在加快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累积发布应用场景超5300个,促进更多新成果、新业态、新模式,从试验场走向应用场。
“各位企业家、投资人朋友,南京正以加速发展的态势和创新实干的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这里是值得信任,值得期待,值得投资的热土。我们在此发出邀约,投资南京就是投资未来,期待大家与‘宁’同行,携手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许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