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5

闽东先锋行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导语:

关注基层党建,聚焦先锋人物。古田县以党建引领,在食用菌产业的沃土上绘就了“资源变资产、农户变股东、产业变支柱”的生动图景,从杉洋镇的光伏菇棚激活闲置资源,到天天源的产业链协作带动农户增收,再到科技小站与校地合作筑牢人才根基,真正让“小菌菇”长成了助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大产业”。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在古田县杉洋镇杉洋村的光伏菇棚基地,一排排标准化菇棚里,圆滚敦实的菌棒紧密排列。眼下正值香菇菌棒的培养阶段,再过40多天,这批菌棒就要出菇了。食用菌高级技师阮毅在菇架旁,一边仔细地检查菌棒的生长状况,一边和杉洋村的种植能手李铭芳讲解接下来给香菇菌棒增氧的技术要点。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杉洋村已成常态。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产业基地,三年前还是一片闲置抛荒的农田。2022年,杉洋镇党委主动担当,直面村里旧菇棚效益低、年轻人留不住的难题,牵头盘活村内抛荒撂荒农田、闲置农房等资源,创新打造“光伏+菇棚”模式,构建“村民出地、村里流转、企业建设、政府配合”的“四方联动”机制,为产业发展破局开路。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菇农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光伏菇棚温度太高,种不了菇。面对菇农的顾虑,镇村党员干部主动上门,挨家挨户征求意见、解疑释惑,并邀请菇农参与光伏菇棚的设计,做通了菇农的思想工作。最终成功整合260亩抛荒土地,建成180间标准化光伏菇棚、6座保鲜库、4间电力烘干房,可种植香菇200万筒。村党支部进一步领办合作社,利用“光伏菇棚”项目的“顶上发电、棚下种菇”技术,将村集体经济、国企收益与菇农收入紧密相连,形成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古田县杉洋镇人大主席

王晓伟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杉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运营管理260亩的光伏菇棚,一年村财增收能达到13万元。第二个好处是增加了我们农民的收入。因为这里以前是荒田,通过建设光伏菇棚,带来农户、农民一年的地租收入能有16万元。第三个方面的好处就是,增加了菇农的收入。菇农入驻光伏菇棚基本上是‘拎包入住’,减少了前期他们自建菇棚的投入,租用光伏菇棚一筒(菌棒)租金才2毛5,这就减少了菇农的投资。”

在古田,党建引领的产业活力远不止杉洋镇。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据统计,全县70%的人口从事食用菌相关产业。面对“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市场”的课题,古田县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用党建“红线”串联起80多个链上企业党支部、36个村集体合作社,覆盖10余家省级龙头企业,构建起“龙头带散户、抱团闯市场”的发展格局。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这条产业链上最具活力的纽带之一。作为全国首家实现袋栽银耳工厂化种植的企业,这里每天产出1万袋标准化菌棒,年产值达1.17亿元。但天天源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在大桥镇党委的推动下,“党委统筹——企业联动——农户参与”的立体化产业协作网络成功搭建。作为龙头企业之一,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产业链红利不断向农户延伸,让200余户合作菇农稳稳端牢了“致富碗”。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菇农陈日兴是土生土长的大桥镇人,以往依靠传统方法种植白木耳,收益甚微。2022年,在大桥村党支部的介绍下,他与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委培协议,迎来种植生涯的转折点。按照协议,公司免费提供标准化菌棒,这些菌棒经过科学配比,不仅菌丝活力强,还能有效抵御杂菌感染,比传统自制菌棒的成活率高出30%。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同时,公司的“党员技术服务队”提供全程“手把手”教学,覆盖菇棚温控、湿度调节、病虫害防治、银耳生产等各个环节。银耳培育完成后,公司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验收回收,真正实现农户“零成本、零风险、高收益”。

古田县大桥镇大桥村菇农

陈日兴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以前我自己也种了白木耳,弯路走了很多。(大桥镇)进了天天源以后(跟他合作),他们提供了菌棒和技术管理,银耳做出来的品质也非常得好。他们上门收购我的菇,收入比我以前自己种的(时候)高了很多。”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菌种是食用菌产业的“芯片”,是保障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的基础。想要保住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就得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近年来,古田县深入实施“红色头雁领航”工程和“双培养双引领”工程,推动各类人才向产业链聚集,建立人才培养、人才互助共享机制,实现人才在产业链上高速流动,提供一对一、点对点服务。杉洋镇岭里村的党建联合体科技小站,就是古田县人才服务产业的生动实践。

今年4月,在科技小站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杉洋镇岭里村高效整合资源,规范整理出10间标准化菇棚,并重点培育3亩反季节大球盖菇。经测算,该批反季节大球盖菇月均产量稳定在5000斤左右,在市场上得到了良好的反馈,预计可以增加利润七万多元,反季节栽培的成功,也为明年合作社的扩大生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古田县岭兴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

谢基灵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往年)夏天因为天气炎热也没有什么好的菌种(可以种),自从我们安装了智能化的菇棚,我们岭里村党支部领办了科技小站,在科技特派员们的指导下,最近每个月大概能采五、六千斤的大球盖菇,产量也提高了,收入我们也增加了不少。”

一手抓“内育”,一手抓“外引”,古田县不仅培育本地技术员,还积极从高校、科研机构引进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副主任

张琪辉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我们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是古田县政府和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共建的一个集食用菌研究、推广和人才培养一体的一个综合性平台,我们始终是把‘人才兴菌’作为核心抓手,围绕古田县的食用菌产业需求,累计开展专题培训有88期了,参训人员达到了6000多人次,为我们古田县的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很重要的一个人才支撑。”

编后语:

如今,在古田大地上,食用菌产业如同绽放的菌花,在党建引领下结出累累硕果,不仅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未来,古田县将持续深化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新模式、培育新动能,让“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名片更加闪亮,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闽东先锋行 播出时间-

新闻综合频道

每周六20:00 23:30

次日06:20 08:25 12:50

文化旅游频道

每周六21:25

次日06:25 09:20

闽东先锋行 | 古田:菌上花开 “链”动发展

记者:李琳珊、陈智博

编辑:鼎辉

审核:郭欢

监审:张恒锋、柯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