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近百人的“清北名师”直播课交流群里,家长们频频夸赞名师授课有方,“老师”声称曾带过500多名学生,享誉世界,一个月“试学”不满意可全额退款。王女士心动不已,花1.3万余元给孩子买了三个科目的辅导,孰料,学习网站再也无法登录,而这个交流群里也只有她一个真实的家长……上海警方近期侦破了这样一起虚构名校名师授课的电信网络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涉案金额近30万元。(澎湃新闻)
斥资万余元,买一个不知名网站的线上教培辅导服务,家长们也属实是心大。在其决策过程中,“交流群”里的一片好评,无疑是重要的诱因。近百人的群里,“买过的都说好”,如此有口皆碑,由不得人不心动。殊不料,真相却是“伴学群里除了一个真实家长,其余都是托儿”。如此煞费苦心,布局之深、钓鱼打窝子之重,较之荐股群、电诈群等,简直不遑多让。诈骗犯罪盯上教培领域,且还是险恶至此的做局,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
教培领域,并非没有诈骗。只不过,以往教培领域的诈骗类型相对简单。一般都是“低价卖课”“大搞预消费”“大收预付款”,这之后忽然就人去楼空。但需要说明的是,此类案件,很多并非一开始就是有意骗财。有些是摊子铺得太大、扩张太激进,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之后眼看着脱困无望,商家才索性就一跑了之。其间,很多都作为“消费纠纷”冷处理了。与之相较,最近曝光的相关案件,则是自一开始就是“纯骗”,其主观恶意大、情节恶劣,尤需警惕。
一个有必要说明的大背景是,自“双减”强势落地以来,正规的线上线下学科类教培整体呈大幅压减状态,与此同时,其营销宣传也更为收敛、更为规范。对此,一些家长总觉得“不够用”“不尽兴”。于是乎,各种吹得更狠、承诺更绝对的“野生教培机构”,反倒更能吸引住这部分家长。在近来的一些案件中,诈骗团伙动辄标榜“全员清北名师”,并对提分、录取等情形打包票,诸如“不达标包退款”之类的承诺更是诱人,吃了这套、稀里糊涂中招的,不在少数。
“清北名师伴学群里全是托儿,近百人的聊天群内只有一个真家长”,骗子固然狡猾,可是硬币的另一面是,某些家长怀着错的预期去寻找“对”的供应商,如此这般,能找得到、看得上的,大概率就是诈骗团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