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丨漫评:一抹“中国红”飘扬碧间

国庆的金风拂过山河,当万家灯火与一轮明月交相辉映,有一抹“中国红”始终在碧水清波间熠熠生辉。它不仅是节日的底色,更是无数青年将青春热血融入国家命脉的生动写照。从抗战时期军民同心筑起的“宋公堤”,到今日遍布江河湖海的水利工程,这抹红色跨越时空,始终映照着为民初心与报国情怀。

历史的回响总在水畔激荡。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面对汹涌海潮,人们以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生命的屏障。没有资金便以盐税作抵,缺乏粮食便节衣缩食,甚至有人牺牲在筑堤一线。短短七十八天,45公里宋公堤巍然屹立,竣工次日便抵御住特大海潮,成为百姓心中的“幸福路”。这份“治海保人命”的抉择,诠释了何为“人民至上”;而军民同心、众志成城的壮举,更印证了“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水利兴邦的种子,早已在奋斗的土壤中深植。

今日的青春力量,正以智慧与汗水延续这份使命。实验室里,青年学子反复调试水利模型,让“智慧治水”从构想走向现实;工程一线,突击队的红旗在风中舒展,他们踩着泥泞铺设管道,让清流润泽沃野。从破解太湖治理难题,到参与南水北调、长江口深水航道等世纪工程,年轻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定波安澜的前沿。他们如涓流汇海,以“水滴石穿”的韧劲攻克技术难关,以“江河奔涌”的魄力推动水利创新,让千年水脉焕发新生。

青春奋斗,源于深沉的家国情怀。当青年讲解员在纪念园中指尖轻抚烈士名录,当志愿者撑船清理湿地垃圾,当科研团队为灌溉工程遗产申报跋山涉水,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山河安澜,更是文明薪火。爱国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让文化根脉在碧波中永续地担当。青春如浪花般短暂,但对祖国的热爱如江河般永恒。它化作彻夜不熄的实验室灯光、田间地头的足迹、边疆哨所的身影,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扎根生长。

青春无悔写奋斗,赤子之心报家国。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科技创新、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皆为青年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以“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态度治水,以“天下有溺犹己溺”的胸怀奉献,才能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处绽放。

碧水长流,红旗永扬。当青春与家国同心跳动,那抹飘扬在江河湖海间的“中国红”,便是时代最美的华章。(钟宇/文 青声漫语工作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