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花70多万找专业机构做工程质量鉴定,等来的不是明确结果,而是两份大相径庭的文件?前一份说屋面不符合设计要修,后一份却直言“不用修”,可此刻厂房屋面还在漏雨,南京老板王志军看着这两份报告,彻底懵了。
花1124万买地建厂,竣工后却问题百出
2020年2月,南京人王志军花1124万拍下安徽滁州一块66888平方米的地块,创办了安徽宝益钢业有限公司,委托南京棠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厂房建设,工程在2022年1月竣工。但随后出现争议,求助人王志军认为竣工后的厂房存在诸多问题:
· 地坪不平,边上还下沉严重,导致设备移位;
· 才两年多时间,部分结构就 “露馅”,裂纹宽达1公分,下面还漏水;
· 钢筋外露生锈,水泥完全没了保护层……
“这么差的质量,让我把钱全给南京棠博,根本不可能!” 王志军说,他还欠着650万尾款没付,没成想对方直接把他和公司告上了法院。
法院摇号选鉴定机构,结果却 “变脸”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双方同意,通过摇号委托了江苏方建质量鉴定检测有限公司做工程质量鉴定,之后山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又依据方建的报告出了修复方案。王志军说,第一次鉴定里明确了16项不符合要求的质量问题,本以为事情能正常推进,可今年5月30日,意外发生了 —— 江苏方建又出了一份《分析及建议》,内容和之前的鉴定报告部分内容截然不同!
记者拿着两份文件对比,左边是第一次提交给法院的司法鉴定意见,右边是第二次的分析及建议。
就拿屋面来说,第一次鉴定写着 “现场做法与设计图纸不符”。
山东设计院也据此建议“整体拆除修复”。
可江苏方建出具的第二份《分析与建议》中却明确表示:不进行维修。
王志军急了:“屋面现在还漏雨呢,这么明显的问题,怎么就不用修了?墙体、路面这些地方,前后说法也全对不上,花70多万做鉴定,就这结果?”
各方回应藏玄机,鉴定机构称 “很无奈”
为了弄清真相,记者找到了江苏方建。公司董事长唐国才说,当初根本不同意出第二份文件:“合理不合理我不好评价,以前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参与鉴定的谭正龙则表示,第二份只是 “公函”,不是鉴定意见,没有鉴定人签字,可即便如此,山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还是依据这份公函,变更了之前的维修方案。
记者问设计院工作人员 “不觉得奇怪吗”,对方表示“这一结果的变化有个过程……”
记者注意到,江苏方建在第一次出具《工程质量鉴定意见书》的时候,第一页就明确了委托方、鉴定事项、鉴定时间及地点,还详细写明了“到场人员”及“鉴定人员”。
且在最后一页有所有鉴定人员的签字并加盖了该公司的“鉴定专用章”,十分正式且严谨。
而在出具第二份《分析与建议》时,不但完全没有上述内容,而且在文件最后一页仅加盖了公司章而非鉴定专用章……
另一边,南京棠博的吕兴宁对第一次鉴定结果并不认可:“有的东西不影响使用,为什么要维修?我们都符合要求!”记者想邀请他们去现场当面沟通,可直到发稿,对方都没回应。
如今,这起案件还在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审理中。70万鉴定费、两份矛盾报告、漏雨的厂房、各执一词的各方,背后到底是鉴定流程出了岔子,还是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后续进展我们会持续关注,你觉得这事儿问题出在哪?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极光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