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活动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旨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
和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
促进对常见心理问题
和精神疾病的正确理性认知
减轻社会歧视和防止“污名化”
同时
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
增强群众获得感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精神卫生为一种健康状态,即个体能发挥自身潜力、适应生活压力、有效工作并为社会作贡献。
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1.适度安全感;
2.自我认知清晰,能力评价合理;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接触;
5.人格完整和谐;
6.具备学习能力;
7.人际关系良好;
8.情绪表达与控制适度;
9.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不违背社会规范);
10.在集体中发挥个性。
各年龄段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1.婴幼儿(0~3岁)
由于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2.学龄前儿童(4~6岁)
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3.学龄儿童(7~12岁)青少年(13~18岁)
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4.中青年(19~55岁)
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5.中老年(55岁以上)
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认清情绪的“坏天气”
1、焦虑
在遇到压力、困难、挑战、危险时,我们会出现担心、紧张、不安、烦躁、恐惧等情绪,这就是“焦虑”,它是人类最普遍的情绪之一。
适度的焦虑对人是有利的,能够使我们维持一定的紧张程度,激发内在的动力。
在通过恰当的行为去面对挑战、战胜困难之后,焦虑便会随之减轻,这属于正常的反应。然而,倘若焦虑的严重程度跟客观事实或者所处境地明显不合,或持续时间过久,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焦虑,例如焦虑障碍。
2、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俗称焦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会出现一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失眠,以及运动性不安。
它与正常焦虑情绪的不同之处是焦虑泛化,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成为病理性焦虑。
3、抑郁
抑郁情绪通常表现为情绪消沉,它不仅可能在诸多疾病中出现,也可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遭遇一些不如意或压力较大的状况,从而呈现出郁郁寡欢、心情欠佳、悲伤等抑郁情绪。
此类抑郁情绪一般由外界的客观因素或者事件引发,多为暂时的,一旦事情结束,情绪便能回归正常,且不会对日常工作生活及人际关系等产生显著影响。
4、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它是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
还有一部分患者也合并一些躯体症状,比如,失眠、食欲降低或者体重降低等,还有头疼、乏力、头晕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的感觉都可能出现。
如何自我调适?
1、运动
运动是调节负面情绪的关键方式。规律的运动能够优化个体情绪,是调节情绪和预防心理疾病的妙方。如跑步、球类活动、散步、太极拳、健身操、游泳、瑜伽、骑车等均为不错的选择。
2、正念放松
正念放松会使我们有意识地放松身体、放慢呼吸,这些直接的身体反应,很可能会向大脑释放一些反馈信号,通过激素、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改善大脑的工作状态,从而起到对抗负性情绪的作用。
3、调整认知
个体对事件的歪曲认知和评估往往会产生不良情绪。在情绪不佳时,停下并重新审视头脑中的想法,再认真思考这些想法是否存在偏误,或者与现实不符等情况,修正自身想法后,或许情绪就会发生改变。
4、寻求支持
当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及时找亲朋好友聊一聊,不仅可以把积压在内心的不良情绪倾诉出来,也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避免自行用药或拖延。参与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学习长期调试技能。
坏情绪就像房间里的灰尘
时常会有
但只要细心打扫
就能保持干净
让我们科学应对
一起拥抱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