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周A股市场,节后两个交易日中,指数从上涨转为下跌。上周五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沪指跌近1%失守3900点。沪深两市成交额2.52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1376亿。从行业看,板块涨跌分化,其中建筑材料、煤炭、纺织服饰等涨幅居前,电子、电力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等跌幅居前。

  宏观分析:贸易摩擦对市场影响或弱于4月

  十一前后,中美贸易与科技领域摩擦升级。不同于4月中美在“对等关税”上的渐进式加码,当下中国除了采取对等反制举措之外,还采取稀土与锂电等反制举措,精准、有力和直击痛点,表明中国在反制举措上更体系和从容。

  此前多轮贸易谈判中,中美双方已就关税、稀土、科技封锁、TikTok等议题进行多次会谈,且达成了一定成果。本次摩擦或是为下一次谈判做准备,国内半导体等新兴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增强了我方在谈判中的底气。

  与4月不同的是,当前中美经济数据分化,需更关注中国经济结构上积极变化。相比今年4月,近期美国经济与就业数据边际恶化。国内方面,三季度GDP数据即将公布,从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来看,压力并不大。从结构上看,8月工企利润率明显改善,传统行业L型企稳能见度提高,我国PPI同比数据已出现企稳修复,往后看基本面因素会变多,股票资产在过去充分计价的通缩预期有望修正。

  整体来看,本次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的影响或弱于4月,主要原因在于:1)市场对中美贸易摩擦反复有一定程度预期;2)多次TACO(“特朗普总是临阵退缩”)交易使得市场对此类事件的交易幅度愈发不敏感。考虑到当下整体美国贸易占中国出口比例大幅下降后影响力不如从前,A股调整的催化或更多来自持续上涨较多后“到了要调整的阶段”,且幅度可能不会特别大。

  展望后续,需关注的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进展。不过,中国股市的内在逻辑并未转变,关税摩擦引发的市场调整,可能也是较好的布局窗口期。进入10月,重要会议叠加背景下政策出台概率较大,需关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十五五”规划建议,明年两会定《纲要》)、政治局会议(宏观政策出台);海外要关注十月FOMC议息会议,关键经济数据(如CPI、非农就业数据等)的暂缺可能会影响降息决策;同时要关注10月底APEC领导人峰会,中美领导人在峰会期间的双边接触尤为重要。

  投资策略:科技成长仍是核心

  从季度观点来看,我们整体仍旧维持前期的判断:短期内,市场会因为筹码盈利、市场情绪的波动出现一定的震荡调整,但考虑到10月中下旬有较好的政策窗口期,包括政治局会议可能推出稳增长的政策、“十五五“规划的出台、APEC会议两国元首的见面等,可能都会带来较为合适的布局窗口期。

  因此,短期来看,因资金筹码、事件冲击、交易情绪变化带来的调整,可能也为投资布局提供了较好时点,不过需要关注前期涨幅过高的科技方向部分个股的融资盘压力。更长远来看,在无风险利率下行、宽流动性、盈利预期好转、资产重估的背景下,股市后续表现仍旧值得期待。

  投资策略上,科技成长仍有望是核心,短期内稀土主题或仍有交易机会,贵金属有色板块阶段性可能会占优,中期有色、AI硬件与应用等或仍将是后续主线。

  具体来看:1)中国AI创新与国产化进展提速,新一轮资本开支扩张周期出现,国产半导体设备“DeepSeek时刻”或临近,可关注港股互联网/电子半导体/国防军工/传媒/机器人等;2)金融板块在经历调整后,股息回报和稳健价值有所提高,可关注券商/保险等板块;3)“反内卷”的背后是经济治理思路的转变,有助打破或修正此前充分定价的通缩预期,看好格局改善的周期品,如有色(稀土)/化工/钢铁/新能源等。

长城基金汪立:把握市场回调下的布局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