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田柳 河北邯郸报道

秋雨绵绵。

在河北邯郸成安县道东堡镇的田野间,本应是机器轰鸣的秋收景象,如今却陷入一片泥泞的寂静。连日降雨天气让不少玉米地成了“沼泽”,收割机“趴了窝”,金灿灿的玉米棒被困在地里、堆在院里,发霉发芽的忧虑像乌云般笼罩在村民们心头。

大姚堡村玉米种植大户乔先生将收割完的玉米堆放在自家门口(海报新闻摄)

河北邯郸雨中“抢”秋粮:全市玉米收获近九成

“这雨已经连续下了十来天了,村子里还有很多玉米没收。”10月11日下午,道东堡镇大姚堡村的玉米种植大户乔先生站在自家门口,望着在连续降雨前收割完的玉米对海报新闻记者(报料微信:HaibaoNewsSw)说。

近日,河北邯郸、邢台等地出现持续降雨天气,给秋收工作带来严峻挑战。10月11日,海报新闻记者深入邯郸成安县道东堡镇南姚堡村、大姚堡村、西化店村等地,实地探访持续降雨对当地秋收有何影响,当地又如何在泥泞中打响这场“抢粮”战。

玉米被秋雨困住

这场雨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10月11日上午,海报新闻记者到达邯郸时,雨还在下。

雨中,记者跟随导航走进了南姚堡村,只见田间小路泥泞不堪,村边的玉米地里出现明显积水,部分尚未收割的玉米在雨中低垂。

靠人工掰的玉米地(海报新闻摄)

河北邯郸雨中“抢”秋粮:全市玉米收获近九成

“全村玉米收了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我家有五六亩玉米地,幸好在下雨前全收完了,但是现在没办法晾晒,只能全堆在院子里,用塑料布盖着。”南姚堡村村民姚斌的语气里,掺杂着一丝无奈。除他之外,“堆在院子里,用塑料布盖着”也是目前其他村民储存玉米的普遍方式。

而在不远处的大姚堡村,村民王坤的父母种了四亩多玉米地,仅在雨暂停的间隙抢收了一亩。“玉米收割机进不了地,我父母是穿着靴子进地,靠人工掰的,非常困难。这两天一直在下雨,就没再收。”王坤说。

道东堡镇的秋收节奏被这场连绵秋雨彻底打乱。正常情况下,此时应是机械化收割的主场,而如今受降雨影响,许多玉米地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常规轮式玉米收割机难以进地作业,不少村民不得不回归最原始的人工收割。

“基本上,这十来天就没有一个大晴天。现在只能是用雨布盖住,等天好了再晒。”王坤站在村边指向远处,“我们村里有个玉米收购点,听说他那里已经有玉米开始发霉了。”

种植大户的忧虑

“你看看这玉米,已经有生芽、发霉的了。”

在大姚堡村,村民乔先生站在一排盖着塑料布的玉米堆前,看着生芽的玉米眉头紧锁。“要是再下两天雨,生芽、发霉的玉米还会更多,品质下降肯定会影响价格。”

收割完的玉米无法正常晾晒,有部分玉米已经生芽、发霉(海报新闻摄)

河北邯郸雨中“抢”秋粮:全市玉米收获近九成

乔先生是大姚堡村的玉米种植大户,今年一共种了200亩玉米,已收割完100亩,加之收购的100亩,现在共储存着30万斤玉米。“我是在下雨之前收的,下雨期间就没再收了。别人家玉米地少的,还可以靠人工掰,大规模种植的就得靠机器。”

玉米收割机进不了地,仿佛是横在秋收面前的“拦路虎”。对于种植大户来说,靠人工抢收并不现实。乔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雇一个人一天最少二三百元,种三五亩地的还能叫亲戚朋友帮帮忙,像我这样种上百亩地的,没人会雇人工去收,还不够成本,宁可是等天晴了再收。”

“在正常情况下,剩下还没收的100亩玉米地,靠机器2天就能全部收完。”乔先生坦言,现在只能等:等天晴,等地干,等机器能进地。

尚未收割的玉米已经开始发霉(海报新闻摄)

河北邯郸雨中“抢”秋粮:全市玉米收获近九成

“下雨之前,我家的五六亩玉米还没完全成熟,本想着这几天收,但是一直在下雨。”眼看着最佳收割期在雨水中一天天流逝,玉米在地里多待一天,发霉生芽的风险就增加一分,道东堡镇西化店村的村民李治同样在等待天晴。

当记者问及目前最需要何种帮助时,乔先生毫不犹豫地说:“早收的在家里生芽,晚收的在地里发霉。现在最盼的就是有烘干设备,或者能有履带式收割机下地抢收,尽可能降低损失。”

当地应对之策

在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种植大户,都反复提到两个词——“履带式收割机”和“烘干设备”。面对持续降雨天气给秋收带来的影响,当地有何应对之策?

“我们每天都会往乡镇上报(玉米收割)进度,村里大概还有几百亩地没收。”大姚堡村党支部书记乔英光告诉海报新闻记者。据他统计,大姚堡村共有2000多亩玉米地,目前已收一千二三百亩地,进度过半。

大姚堡村一处玉米地已用机器收割完,可看到地里存在积水(海报新闻摄)

河北邯郸雨中“抢”秋粮:全市玉米收获近九成

“前天(10月9日)乡镇里开过会,有需要人工收的,就让村里面组织人员;有需要用履带式收割机的,就让村里面联系机器。”乔英光说。

不过,由于当地仍在持续降雨,这一措施尚未实施。“村民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直接过来找我,我再跟上级反映,联系机器和人员。”乔英光表示,目前还没有人联系过他,因为“地里还有积水”。

这一措施在西化店村也得到了证实。李治告诉记者,之前村里通知说,如果村民有需要,村里会帮忙联系人员和机器抢收,“但是这两天一直在下雨,现在地里都没人去。”

除了履带式收割机,拥有粮食烘干设备也是农民减少损失的重要一环。李治向记者介绍,在西化店村村口有一处粮食烘干设备服务点,有部分村民会把玉米卖给该服务点。“烘干点就在村口,需要先把玉米卖给烘干点,他们烘干之后会再销售。”

烘干点昼夜运转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为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秋粮存储等紧迫问题,近日,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公布了全省各地粮食烘干设备服务信息表。其中,道东堡唯一一处粮食烘干设备服务点位于西化店村。

10月11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了该粮食烘干设备服务点。当时,烘干设备正在不停运转,机器轰鸣声打破了雨天的寂静,有工人正准备将刚打完的玉米颗粒送入烘干设备内。

工人正在粮食烘干设备服务点处理尚未烘干的玉米颗粒(海报新闻摄)

河北邯郸雨中“抢”秋粮:全市玉米收获近九成

“我们在下雨之前就开始收购玉米了,到现在已经有20多天,平均每天能收二三百吨。”该服务点负责人程先生告诉记者,该服务点的烘干设备24小时不停,每天大约能烘干100吨玉米。

“今天收了20万斤玉米。”程先生告诉记者,往该服务点运送玉米的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前段时间运送的比较多。“下雨期间收不了,收不了就没法送过来。”

程先生描述了当地玉米收割方式的变化:“下雨之前基本是机器收割的,当时我们院子里都堆满了,能堆到三四米高。现在都是人工掰的,机器没法进地。”

目前湿玉米棒的收购价格是否因降雨受到影响?程先生坦言,下雨之前是每斤5毛多,现在价格一直呈下调状态。不过,他保证:“经过机器烘干的玉米,能够达到正常晾干的标准”。尽管收购价格有所下调,但这一消息对当地村民来说,也为无法自然晾晒的玉米找到了一个出路。

当夜幕缓缓降临,又一个雨天过去了。村民们迎来了新的一天,但降雨仍在持续。

记者从中国天气网了解到,12日11时42分,邯郸成安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过去24小时,成安县已出现中到大雨,预计12日白天到夜间成安县全部乡镇降雨仍将持续,24小时累计降雨量将超过50毫米。

“种小麦不受影响,晚点播种也行。”乔先生望着窗外雨幕,思量着下一步的种植计划,未曾熄灭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一季作物身上。

据邯郸日报10月11日报道,为应对连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带来的不利影响,邯郸市农业部门加强指导服务,加快秋收秋种进度,目前全市玉米收获已近九成。

农业部门统计,全市秋粮面积650.6万亩,其中玉米584万亩、谷子40万亩、豆类16.6万亩、红薯10万亩。截至10月9日,全市秋粮收获面积574.1万亩,占收获任务的88.24%,其中玉米收获517.85万亩,占玉米收获任务的88.67%。预计10月15日基本完成玉米收获。

眼下,尚未收割的玉米正在田野里静静伫立,与村民们共同等待晴天到来。

(注:文中村民姚斌、王坤、李治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