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7日,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将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办。在近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科委透露,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从2021年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9847.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8.94%;2025年上半年达5005.66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万亿元。

数据还显示,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从2021年1712亿元增至2024年2011.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6.9%。截至2024年末,上海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2183家,涵盖制造、服务、批发等多个行业。国际排名前20位的药企和排名前20位的医疗器械企业中,各有19家在上海设立总部、生产中心或研发中心。

解读: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城”,上海已构建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破万亿,意味着上海将迎来又一个万亿产业。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城市之一,早在1993年,上海就将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2020年,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2024年,上海又启动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

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上海将初步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包括6个百亿元级产业园区,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去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据“半壁江山”。

此前公开数据显示,上海已形成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生态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逾8万家,其中30多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排名全国第一。

2024年,上海7个1类创新药、15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分别占全国的17.5%、32.6%。海外授权许可交易金额超过5亿美元的项目15项,交易额198.3亿美元,同比增长30.5%,排名全国第一。

眼下,上海已站在跨越生物医药万亿产业规模的当口,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也处在深度调整阶段,上海如何更进一步?

据上海市科委最新透露,上海将全力推动基础研究、孵化转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落地生产、推广应用全链条加速,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

#动向

农业农村部成立一新机构

“微观三农”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成立大会召开,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出席并讲话。韩俊指出,要“深刻认识组建农田中心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全方位强化监管力量、健全监管体系,全力服务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等重点任务”。

北京发布工业旅游“未来图谱”

新华社消息,北京市经信局、北京市文旅局近日联合发布的《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北京将加大力度开发工业旅游资源,到2027年,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工业旅游收入达到30亿元。

上海选定六大方向发展未来产业

上观新闻消息,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明确要聚焦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合理规划、分层推进、精准培育。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构建产业生态;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应用场景、验证市场价值;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重点支持技术难题攻关、技术路线收敛、产品可行性验证。

深圳着力建设低空寄递网络

深圳特区报消息,深圳持续提升智慧寄递水平,着力建设以深圳为中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低空寄递网络。据深圳市邮政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深圳已建成快递无人机运营基地8个,配备无人机175架,配送站点60个,开通航线449条;同步开通深圳至珠海、中山和东莞的跨城跨海航线,实现同城2小时、跨城3小时送达;货运无人机每日飞行超1000架次,日均运输快件2万票。

贵州盘兴高铁进入试运行阶段

央视新闻消息,10月11日8时许,随着55901次检测车从盘州站驶出,盘兴高铁正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盘兴高铁建成通车后,贵州省将实现“市市通高铁”,贵阳至兴义2小时可达,贵阳至省内8个市(州)中心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高铁交通圈,对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读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货物贸易实现平稳增长。

海关总署13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比前8个月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个季度保持增长;进口13.66万亿元,同比下降0.2%。

9月当月,进出口4.04万亿元,同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4.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

#放榜

最新城市路网密度榜:深圳厦门成都居前三

日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

城市24小时 | 经济第一城,又一个万亿产业来了

全国主要行政区道路网密度

道路网密度方面,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全国36个主要城市平均道路网密度为6.6km/km²,相较上年度6.5km/km²指标值总体增长1.5%,主要城市总体路网密度持续增长。继深圳、厦门、成都之后,杭州和福州两城市达到8.0km/km²的标准,达标城市总数量提升至5个,占比14%。

另外,根据全国主要城市2020—2024年道路网密度持续监测情况,合肥、呼和浩特、武汉、重庆等城市近五年累计增长最高。

城市24小时 | 经济第一城,又一个万亿产业来了

2024年全国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运行速度及变化情况(km/h)

道路运行状态方面,全国36个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平均运行速度为20.1km/h,较2023年的20.3km/h略有下降,总体处于中度拥堵状态。具体来看,有21个城市高峰速度出现下降,主要为一线城市和部分旅游城市。其中,深圳、哈尔滨、乌鲁木齐高峰平均速度下降2km/h以上。而太原、石家庄、福州、西安、青岛、合肥等城市高峰速度上涨了1.0km/h以上。

2024年严重拥堵的城市(高峰平均速度低于18km/h)增加至7个,深圳、哈尔滨由上一年的中度拥堵进入严重拥堵城市序列,其他严重拥堵城市还包括兰州、成都、广州、上海和北京。四大直辖市中天津的道路运行状况依然保持较好。

#人事

包钢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代主席

新华社消息,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任命包钢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决定其代理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稍早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官网更新信息显示,包钢已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