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
10月18日金融一线消息,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10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市静安区举办。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出席大会并发言。
张为忠表示,中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已达250万亿元,庞大的资产规模对财富管理服务的模式与范式提出了全新要求,以数字化重构服务逻辑、以生态化重塑行业边界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张为忠认为,财富管理领域有四个方面的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客户需求结构发生变迁。从需求端来看,财富管理客户的需求正发生显著变化。首先,客户对单一资产的依赖度快速降低,高净值客群产品持有多元化趋势明显。数据显示,持有 6 个以上产品的高净值客户占比从 2020 年的 28% 提升至 2023 年的 32%,客户从单一产品购买向综合资产配置转变的意愿持续增强。
其次,另类资产与跨境配置需求兴起。随着房地产配置占比下降(居民端房地产配置曾占 70% 左右,房地产信托规模从 2019 年末的 2.78 万亿元降至 2024 年不足万亿),资金开始向 REITs、养老产品、跨境理财通等领域转移。同时,企业出海与居民跨境资产配置需求同步增长,居民跨境配置意识不断提升。
此外,全周期服务需求成为刚需,家族传承需求呈现年轻化趋势。新一代继承者提前布局资产配置与传承规划,传承方式更趋多元。同时,高净值客户对健康管理、子女教育等非金融服务需求井喷,推动金融机构 “跳出金融做金融”,从单一金融服务向综合生活服务延伸。
二是服务逻辑的数字化重构。从供给端和技术视角来看,在产品和服务供给上正重塑智能化服务模式。AI驱动下,财富管理从工具向伙伴的决策升级,服务模式从千人一面的标准化向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化快速转移。AI驱动、人机协同、全域生态与财富管理深度融合,当前在人工智能、金融服务上已打造200多个场景,形成智能营销、智能运营、智能投研、智能风控等多种智能化服务的新生态。此外,人工智能有望在更广泛领域和场景推动金融服务普惠与品质的平衡,数据显示使用生成式AI的机构年化超额收益比未使用的高出约四到六个点,部分领域更为突出。
三是风控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传统风控依赖历史数据和规则引擎,而数字技术实现了实时、动态、前瞻的风险管理,使风控从被动应对、历史回顾迈向实时过程管理和未来洞察,智能预见性持续快速提升。尽管人工智能存在不确定性和泡沫,但在实践领域快速演进且不断优化,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可将其应用于业务全流程,实现产品在募、投、管、退全流程的数字化覆盖。以上海为例,上海资管协会推动会员单位开发了19套大的风控模型,场景覆盖超80%的头部机构,发展趋势良好。
四是行业发展的生态化共建。传统产品渠道的线性模式难以满足数字时代客户综合化、场景化的需求,随着数字系统打破金融机构物理边界,财富管理核心竞争力发生巨大变化,呈现开源性特点,需通过开放协同、共建生态提供服务。当前倡导反内卷,摒弃单一机构单独算账的模式,转向共建生态算综合账,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生态能力,更好地服务市场和客户。
张为忠介绍,浦发银行正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构建财富管理新质生产力。一方面,通过内部服务与管理平台的智能化升级,实现投研、配置、营销、生态、管理全流程智能支撑;另一方面,依托上海国际信托、浦银理财等浦发银行子公司,强化策略协同、大类资产配置与产品服务包整合能力,聚合市场人才,助力财富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