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刚准备和G7 抱团对付中国,英国就率先当了出头鸟,一口气动了11家中企,那就别怪中方不客气了!

根据中国商务部颁布的规定,凡是含有中国稀土成分或采用中国技术的磁体出口,都必须经过审批许可。

这道基于保护国家利益所做出的行政指令,却瞬间触动了欧美各国的神经。欧盟拉上G7,准备抱团对付中国。

观察者网消息称,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在丹麦召开的欧盟贸易部长会议上,将此事定性为“核心关切议题”。

他抱怨去年中国对石墨、锗等材料的管制“仅批准半数出口申请”,而新规更是“大幅扩大管制范围”。

他声称,在G7 的帮助下,欧盟将对中国的新规采取强有力回应。紧接着,他紧急联络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策划召开G7视频会议协调立场。

欧盟G7准备抱团反华,英国先当了出头鸟,一口气制裁11家中企

欧洲央行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供应了欧元区70%的稀土进口。更关键的是,即便是从美国等第三方采购的含稀土产品,其原材料依然依赖中国。

报告中点名微软、苹果、英特尔等美国科技巨头,其半导体制造、精密磁体生产等核心业务都离不开中国稀土。

波兰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的焦虑代表了许多欧洲官员的心声:“这是将我们对稀土的依赖被‘武器化’的最坏情况。”

这一指控显然忽视了关键事实。

中国此次出台的管制措施明确限定在“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物项”和“中重稀土”范畴,同时设置了过渡期保障机制。这些规定完全符合《出口管制法》和国际通行做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专门设置的人道主义豁免条款,为医疗设备等关键领域的稀土供应留出了通道。

而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虽然呼吁欧盟“展现实力”,却不敢具体主张关税报复,反而强调要“与美国探讨联合方案”,还悄悄补充说不会单独对中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欧盟G7准备抱团反华,英国先当了出头鸟,一口气制裁11家中企

可以看出,欧盟面临的根本困境在于战略定位矛盾。

这个本该成为多极化世界重要一极的组织,却在关键议题上选择与美国绑定。在稀土争端中,欧盟既想维持“战略自主”形象,又无法摆脱对美安全依赖,导致其政策充满摇摆性。

然而,就在欧盟犹豫不决时,英国突然当了“出头鸟”,宣布制裁11家中国实体,理由一如既往——“支持俄罗斯军事工业”。

这已是英国今年第二次以涉俄为由制裁中企。

3月那轮制裁仅涉及4家电子元件企业时,中国驻英使馆曾警告“将冲击中英经贸基础”。而今制裁范围扩大近三倍,且精准打击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关键领域。

英国此举看似配合欧盟立场,实则是脱欧后困境的集中爆发。

数据显示,脱欧后英国与欧盟贸易额下降21%,2025年二季度GDP仅增长0.3%。为换取欧盟防务采购计划的参与权和美国贸易协定的优惠,英国不惜充当反华急先锋。

欧盟G7准备抱团反华,英国先当了出头鸟,一口气制裁11家中企

但这种“靠讨好换利益”的策略,正在让英国陷入更深的依附困境。

对于英国的做法,我驻英使馆发言人表示,中俄企业正常合作不应受到干扰,中方不接受任何推责甩锅及污蔑抹黑,已向英方严正交涉,敦促其立即纠正错误,撤销制裁,否则中方将坚决回击。

目前中方还没出手,但英国已经开始吃到恶果。

因为英国的制裁令,导致英国罗尔斯·罗伊斯与中企合作的航空发动机项目立即停摆。

据业内消息,该项目已投入超300万英镑前期研发资金,本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耐2000℃高温的涂层技术突破。如今技术团队被迫解散,罗尔斯·罗伊斯不得不转向价格高出40%的美国供应商。

此外,被制裁企业中,还有3家正参与英法合建的核电站项目,其中谢菲尔德大学与中方合作的核废料处理技术研发也已宣告暂停。若中方启动反制,英国在新能源、生物制药等领域的17个中英合作项目将首当其冲。

欧盟G7准备抱团反华,英国先当了出头鸟,一口气制裁11家中企

英国应该知道的是,欧盟完全就是将其当成了“棋子”。

表面上,欧盟呼吁G7团结,实际上却将“与中方对话”列为优先事项。

相关消息透露,欧盟希望在10月第三周前敲定稀土的“特别供应保障机制”,显然就是打算用英国探路的同时,为自己预留避险通道。

让英国打头阵,欧盟既能向美国展示盟友团结,又能避免直接对抗中国。

如果中方反制,首当其冲的是英国企业,欧盟核心产业则可暂时保全。同时通过观察中方对英国制裁的反应,欧盟可以评估后续行动的风险边界。

不得不说,欧盟这套“风险转嫁+利益自保”的组合拳,还挺高明。奈何,中方不吃这一套,面对西方的联合施压,展现出了惊人的战略定力。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该措施类似美国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这正是美国用来封锁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工具。

欧盟G7准备抱团反华,英国先当了出头鸟,一口气制裁11家中企

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彰显了中国在贸易博弈中日益成熟的手段。

从现在局势看,接下来,欧盟在维持对话渠道的同时,会联合美国在非关键领域对中国施压,而英国将继续承担主要对抗风险。

这种模式既能满足内部政治正确,又能最大限度保护经济利益。

虽然欧盟正在紧急研讨稀土供应多元化方案,但鉴于稀土精炼技术的复杂性和中国的主导地位,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五年。在此期间,西方企业将不得不接受中国稀土管制带来的成本上升。

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远未结束。欧盟和G7与其考虑抱团对付中国,不如正视现实,毕竟,只有乖乖坐下来谈判,才有可能找到双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