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进入最后倒计时,这场原本看似平静的选战如今变得扑朔迷离。目前形势呈现"一超多强"格局,郑丽文在民调和支持率上遥遥领先,但罗智强突然打出"两岸牌",承诺若当选将在三个月内率青年团访问大陆,为选情增添变数。
郑丽文异军突起,地方势力成关键
最新民调显示,郑丽文在国民党党员中的支持率接近50%,远超其他候选人。在辩论后的网络投票中,她更是拿下71%的高支持率。值得注意的是,郑丽文原本并非党内主流派系,但近期成功获得新竹、桃园、南投等多地议长公开支持,这些地方实力派掌握着宝贵的党员动员能力。
分析认为,郑丽文的崛起得益于其深耕基层的策略。她花费大量时间走访各县市,与地方议长会谈党内改革方案,这种"接地气"的做法为她赢得了关键支持。相比之下,郝龙斌虽然获得部分县市首长背书,但在更具决定性的议长系统中支持度被分流。
罗智强打出"两岸牌",自称"第二个马英九"
选情焦灼之际,罗智强10月12日抛出"杀手锏",宣布若当选党主席,将在三个月内率领青年代表团访问大陆,恢复所谓"马英九时期的两岸荣景"。他批评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关系只剩仇恨,强调国民党应以更自信的姿态推动实质性对话。
罗智强承诺,将恢复两岸交换学生制度,为国民党重新搭建两岸交流舞台。他还立下"军令状",称若2026年县市长选举国民党未能拿下"南二都"(台南、高雄)中的任何一都,将立即辞去党主席职务。
两岸议题成选战核心,张亚中"定调"
此次选举中,两岸政策成为各方交锋的焦点。候选人张亚中在辩论中直言"台湾只有统一这条路",认为国民党必须在2028年前提出两岸和平方案,否则台海局势将更加紧张。这一明确表态为整个选战设定基调。
尽管各位候选人都主张重启两岸交流,但在具体路线上存在明显差异。郑丽文强调通过对话"塑造民意",罗智强侧重恢复马英九时期的交流模式,而张亚中则主张更明确地推动统一进程。
选战暗流涌动,负面攻击频发
选举白热化之际,负面攻击也随之而来。郝龙斌阵营指责有"境外网军"散布假消息,甚至出现经过AI合成的虚假照片。资深媒体人赵少康公开表示这是"国安问题",要求彻查幕后黑手。
党内分析认为,这场选举折射出国民党内部路线的深刻分歧。老一辈与新生代、务实派与理念派之间的角力,使得选后整合面临挑战。无论谁最终胜出,如何弥合党内分裂,形成统一的两岸政策路线,都将是对新主席的重大考验。
10月18日的投票日即将到来,这场选举不仅决定着国民党的未来走向,更将影响两岸关系的下一步发展。在台海局势敏感的当下,各方都在密切关注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