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进入最后倒计时,原本看似平静的选战突然变得扑朔迷离。几位候选人中,郑丽文凭借基层攻势异军突起,罗智强打出"两岸牌"奋力一搏,而郝龙斌则陷入负面风波缠身。这场选举不仅关乎国民党未来方向,更牵动台海局势的神经。
一、郑丽文"基层突围"获关键支持
最近情势出现明显转折。郑丽文虽然不是党内传统派系出身,却成功争取到新竹、桃园、南投等多地议长公开相挺。这些地方实力派看中她提出的党内改革方案,认为她能更好地反映基层声音。有分析指出,这些议长掌握着大量党员动员能力,他们的转向可能直接影响投票结果。
网络民调显示郑丽文支持率高达71%,虽然这不能完全代表党员投票意向,但确实反映她在年轻群体中的号召力。不过党内民调也显示她支持度接近五成,说明其优势具有相当真实性。
二、罗智强打出"两岸牌"奋力一搏
面对郑丽文的强势崛起,罗智强祭出"杀手锏",承诺若当选将在三个月内率领青年团赴大陆交流,明确表示要恢复马英九时期的两岸荣景。他强调:"民进党执政让两岸只剩仇恨,国民党要找回和平之路。"
这一表态获得部分期待两岸缓和的声音支持,但也有质疑认为,如果只是恢复交流而不触及统一问题,对两岸关系的实质改善有限。与此同时,郝龙斌阵营陷入"网军攻击"疑云,被指使用AI技术制造负面新闻,赵少康更公开指控这是"境外势力干预"。
三、张亚中"统一论述"成选战焦点
在日前辩论中,候选人张亚中直接挑明:"台湾没有台独选项,只有统一这条路。"这一表态让两岸议题成为选战核心。虽然其他候选人都表态反对"台独",但在统一问题上均保持模糊。有观察认为,这反映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仍缺乏清晰共识。
四、选举结果牵动台海局势
无论谁最终胜出,都面临严峻挑战:党内整合、2026年地方选举布局,以及如何应对民进党当局的"台独"路线。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28年临近,台海局势进入关键期,国民党的两岸政策选择将产生深远影响。
有分析指出,国民党若想真正推动两岸关系发展,需要超越简单恢复交流的思维,在坚持一中原则基础上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方案。而大陆方面始终明确表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欢迎任何台湾党派团体共谋统一大业。
10月18日的投票结果,将决定这个百年老党走向何方,也为台海局势增添新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