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连日来,国际多家媒体纷纷发文缅怀。
图源:新华社
据环球时报,美国《纽约时报》回顾了杨振宁的一生,并称“杨振宁凭借对数学美学的敏锐感知,揭示了自然界中令人惊讶的微妙之处。”,杨振宁于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二人也因此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称杨振宁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卓越设计师”,与爱因斯坦和狄拉克齐名。“他能将不起眼的计算转化为微型艺术品,将深刻的理论构想升华为杰作。”
新加坡《联合早报》以《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逝世 103载人生画圆》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表示,学界现在多认为,杨振宁最重要的成就是他1954年和美国物理学家米尔斯一起提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这一理论极大推动量子场论的发展,重要性超越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但要等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才被承认,以致不少人建议应再次授予杨振宁诺贝尔奖,但因为诺奖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一次奖而无法实现。”
彭博社报道,奥本海默评价杨振宁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基础概念上的简洁性,以及出色的分析能力”,“同时,他还有好的品味、克制力和批判性判断力,这对于如此年轻的科学家而言,实属难得。”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1986年,杨振宁亲自倡导并指导在新加坡设立“陈嘉庚青年发明家奖”。
该基金会在10月19日的新闻稿中表示:“近四十年来,该奖项惠及无数年轻人,播撒了科学探究的种子,点燃了创新的火焰。他对教育的热情和远见卓识将永远激励我们。”
极目新闻综合环球时报、公开资料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