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国出台了一项关于稀土出口的新规,简单说,就是以后凡是含有“中国元素”(哪怕是只占了0.1%)或者用了中国技术的稀土相关产品,想出口都得先经过中方批准。这本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常规操作,也是国际上的常见做法,但没想到,就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在西方世界激起了巨大波澜。

中方稀土新规出台不到7天,美国帮手全到齐,世贸组织也选择跟进?对外释放信号强烈

美国急眼又改口,欧洲盟友比他还上头

新规一出,美国总统特朗普最先跳脚,威胁要对华加征100%的关税。可这招市场根本不买账,直接导致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五”,惨烈下跌。眼见形势不妙,特朗普和政府官员只好赶紧改口,语气软了下来,说巨额关税“不一定”要实施。

有意思的是,美国的欧洲盟友们的反应比美国还激烈。欧盟这边,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立马站出来,宣称这是“核心关切”,正拉着七国集团(G7)的伙伴们,要对中国新规给出“强有力回应”,一点儿都不会回避。荷兰、英国已经抢先出手,一个强行接管了中资旗下的半导体公司,另一个则以莫须有的借口制裁了多家中国实体。

欧洲为什么这么着急?分析认为,根本原因是他们在很多产业上,特别是像新能源汽车这种未来赛道上,已经失去了领先地位。他们的“王牌产业”,比如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正被中国品牌冲击得利润大跌。现在看到中美博弈,他们想赶紧站队美国,指望帮着美国赢了之后自己能“分一杯羹”,甚至不惜用上强迫中企转让技术这种有违“公平竞争”原则的手段。用大白话说,就是“自己竞争不过,就想靠盘外招”。

中方稀土新规出台不到7天,美国帮手全到齐,世贸组织也选择跟进?对外释放信号强烈

世贸组织也来“劝架”,理由让人啼笑皆非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也跑来凑热闹。其首席经济学家竟然给中国提建议,说中国应该减少出口,多靠内需,不然会“熄灭出口发动机”。这番言论被广泛认为是在站队美国,完全无视了中国出口为全球产业链带来的活力。事实上,中国对世界多个地区的进口都在大幅增长,发动机动力十足。这种“劝架”方式,难免让人感觉偏袒一方。

中方底气何在?信号再明确不过

面对这一片喧嚣,中方为什么如此淡定且有底气?

首先,道理在中方这边。稀土这东西既能民用也能军用,管好出口是任何主权国家的权利,美国自己对芯片的管制可比这严苛多了。中方的新规类似于美国的规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其次,实力是中方的后盾。中国供应了全球特别是欧元区70%的稀土,很多美国高科技公司生产产品也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原料。这种依赖不是短时间能摆脱的。同时,中国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稳健,高科技产品出口占比提升,经济内生动力增强,有足够的韧性应对风雨。

中方稀土新规出台不到7天,美国帮手全到齐,世贸组织也选择跟进?对外释放信号强烈

因此,这场围绕稀土的风波,释放出的信号再强烈不过:中国已经掌握了在关键领域反制挑衅的筹码和决心。西方想用围堵施压的方式让中国屈服,已经行不通了。最终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正如中方所强调的,还是回到“平等、尊重和互惠”的谈判桌前。下一步,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可能即将到来的中美高层会谈,看美国及其盟友是否能读懂这个清晰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