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0月18日国民党主席选举仅剩数小时,郑丽文以网络民调71%、全党民调近50%的断层式领先,几乎提前锁定胜局。不过呢,这场表面上好像是“民众意愿一边倒”的选举,却因为有人指控“大陆帮忙助选”,让国民党又一次处在了两岸关系的敏感位置上。郑丽文关于两岸关系的看法、国民党要选走什么样的路线,还有大陆可能会有的反应,这些情况正把2025年的台海局势往一场“表面和平但暗流涌动”的试验里推。
郑丽文在此次选举中提出的“两案并行”两岸路线,被党内年轻派视为国民党的新起点。这一路线包含两个核心方案:安全案:以“台湾优先”为核心理念,强调“国军备战、美国协防、对话北京”。经济案:主张重启“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工作,意图用新的“法律防火墙”来替代现有的“九二共识”,以此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然而,“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石,任何试图破坏或替代它的举动都可能对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通过平等协商和互利合作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这套“去九二共识、保经济红利”的折衷方案,被党内保守派批评为“拿香跟拜民进党”,却精准击中国民党“世代断层”的痛点:年轻党员对“统一”标签避之唯恐不及,又不愿放弃两岸和平红利。郑丽文的“两案”实质是把“九二共识”从“通关密语”降级为“历史文件”,以“法律替代政治”换取战略回旋空间。
国民党此次选举的诡异之处在于:当郑丽文在网络世界一骑绝尘时,党内保守派却发动“查大陆助选”的绝地反击。赵少康要求台湾安全部门介入调查,剑指郑丽文背后“红影重重”,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换柱2.0”的提前彩排。
但今日的国民党已非2016年。据党内人士透露,40岁以下党员此次投票率将首次突破35%,其中72%支持郑丽文。当“社群声量”可以瞬间转化为“基层动员”,传统派系“议长站队”的奥步反而成为“催票机”。新竹、桃园、南投等地议长公开倒戈,正说明地方派系已预判“郑丽文时代”不可避免,提前卡位“两岸新通道”。
国民党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没有退票的世代政变”:要么让郑丽文把“两岸红利”从“统一包袱”中剥离,要么让党在“被查牌”的羞辱中再度分裂。没有“第三条路线”。
郑丽文的“两案”能否落地,关键在大陆是否愿意配合演出。国台办迄今未对郑丽文个人置评,仅重申“反对台独、促进交流”的老调,被外界解读为“留一手”。但据大陆涉台智库透露,大陆可能采用“冷和平”三步骤:
若郑丽文当选后公开冻结“九二共识”,大陆将暂停官方对话,但保留地方县市、民间商会;若国民党在立法机构配合民进党“抗中法案”,大陆将定向制裁国民党籍立委及其背后金主;
2026年县市长选举前,若国民党无法兑现“经济案”红利,大陆将转向“全民让利”策略,直接绕过国民党与绿营县市合作,彻底边缘化国民党“两岸代理人”角色。
换言之,大陆正在把“寄希望国民党”的传统剧本,升级为“工具化国民党”的冷和平模式:不期待国民党“反独”,只利用国民党“拖独”。郑丽文能否在“美国不信任、北京不期待”的夹缝中,为国民党争取“两岸残值”,将是未来一年最大的悬念。
郑丽文的“两案”主张会不会成功,10月18日的选票不会给出答案,它只是把国民党推向更险峻的十字路口。历史留给国民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