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辛亥革命纪念馆)
“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中国黄海蓄意挑衅,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出使日本议和。双方于1895年3月在马关春帆楼会面,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的第二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清政府媾和使图
《马关条约》内容一经传出,举国哗然。1895年5月起,日军从台湾岛北部向南部进犯,面对侵略,台湾人民挺身而出,组织义军英勇抗击。日军凭借野蛮屠杀等残暴手段,直至1895年11月攻陷台南城,才完成对中国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武力侵占。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于1896年作诗《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5年4月13日在上海发行的《益闻录》,刊登消息《澎湖失守情形》。(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1895年5月22日在上海发行的《益闻录》,反映台湾民众抗日活动。(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破碎山河谁补缀”
1886年2月,祖籍广东蕉岭的华侨罗福星出生于印尼,从小受儒家经典耳濡目染。1903年罗福星随祖父移居台湾苗栗,亲身经历日本殖民者的残酷统治。1907年离开台湾,路过厦门期间,罗福星经革命志士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从此开始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他参加著名的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避难于缅甸。

罗福星(1886-1914),字东亚,号国权,祖籍广东嘉应(今梅州蕉岭)人。中国同盟会会员、台湾日治时期著名抗日志士。

1911年12月23日,心系台湾同胞的罗福星写下诗作:“猎猎寒风彻夜吹,萧萧落叶故园悲。市中有客皆瓦缶,台上无冠不野狸。破碎山河谁补缀,天涯兄弟合流离。新亭夜夜添新泪,都在二更月冷时。”
1912年11月,罗福星等人来到台湾淡水,建立联络点、会见抗日志士,并决定在苗栗成立中国同盟会台湾支部。1913年3月15日,罗福星在苗栗召开各地抗日志士大会,发表《大革命宣言》,号召台湾人民团结起来,配合祖国革命,开展抗日斗争。
1913年12月,罗福星在台湾淡水被捕,他在《自白书》写到“余唯欲雪国家之耻,报同胞之仇耳”。次年3月,罗福星被处死,年仅28岁。
“最后的胜利:包括台湾的解放”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台湾岛内的爱国志士接二连三发起暴动,也有许多台胞前往大陆,投身武装抗日斗争洪流,支持祖国抗战、收复台湾。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也透过各种渠道积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言论和主张。例如1936年7月,毛泽东与埃德加·斯诺长谈,直接触及台湾问题:“中国的迫切任务是收复所有失地,而不仅仅是保卫我们在长城以内的主权。这就是说,东北必须收复,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台湾。”
1937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记者尼姆·韦尔斯的谈话中重申了收复台湾的主张:“中国的抗战是要求得最后的胜利,这个胜利的范围,不限于山海关,不限于东北,还要包括台湾的解放。这是我们对准备抗战的意见。”
1942年4月5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论台湾解放运动》的社论,指出“自兹以后,我们必须与台湾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起,决不能让这些二十世纪的孤臣孽子,处在一个海岛中,苦斗无援。”

社论《论台湾解放运动》全文
1943年6月17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台湾,回到祖国来!》的社论,指出:“台湾的同胞们,今天只有加紧团结,与祖国抗战的伟力汇合,积极地参加抗战,并尽一切方法,和在台湾的同胞结合,培养他们成为抗日的力量,起来斗争,才能粉碎一切谬论,重新回到祖国来。别离了祖国将近五十年的台湾,快踏着艰苦斗争的血路回来!”

社论《台湾,回到祖国来!》全文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
1943年11月,中、英、美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商讨对日共同作战以及战后对日处置的问题。12月1日三国首脑签署的《开罗宣言》正式公布,明确规定:“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英国三国共同签署,后来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可以领有之小岛之内。”

《开罗宣言》英文版原文影印件(来源:中国台湾网)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密苏里”号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宝岛光复还中华”
自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正式启动收复台湾的实施工作。1945年8月27日,国民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负责统筹台湾接收、军政接管与行政重建事务。1945年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今台北市中山堂)隆重举行,至此,自1895 年《马关条约》被迫割让后,沦陷长达50年的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回祖国怀抱。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台北市中山堂
台湾光复的历史充分表明,无论是从史实还是国家法角度看,台湾回归中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的直接结果,是履行了所有法律程序的历史事实。台湾地位问题在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时已彻底解决。
攥稿丨黄敏灵
编辑丨黄晖
审校丨王维
审批丨欧阳旦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