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李保铭

最近,小米空调又惹上事儿了。

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几张图,大体内容是,有网友问小米客服小米巨省电空调中的“巨省电”是什么意思,客服回复“是小米空调的系列名称”。这条聊天截图被转发至社交媒体,瞬间让网友不淡定了。

小米的另一场战争:与格力激战空调市场,双方高管下场互骂,“巨省电”名称该有争议吗?

(网传图)

其实,各家空调的“省电”系列,说是“产品名”并不为过。近年来很多空调厂商都推出过,也并不是小米的专属。比如美的有“酷省电”、TCL有“真省电”、海尔有“净省电”。

比如美的的客服就表示,“酷省电”是一个空调的系列。TCL客服也解释,“真省电”是系列名。

小米的另一场战争:与格力激战空调市场,双方高管下场互骂,“巨省电”名称该有争议吗?

或许,小米此举之所以被网友吐槽,重点可能并不在这件事情本身。

如果非得咬文嚼字的分析一下小米和其他品牌的区别,“省电”系列中的“酷”“净”都是形容词,“真”和“巨”意思虽然有一定相似性,但“巨”的感情似乎更强烈。而且事实证明“巨”字在当前语境下确实也被消费者误解了,有网友就表示,“巨省电”会被消费者认为空调很省电。

小米的另一场战争:与格力激战空调市场,双方高管下场互骂,“巨省电”名称该有争议吗?

(网传图)

更为重要的是,这已经不是小米第一次因为这种类型的广告语被网友吐槽了。

近日小米就因为小米17pro宣传“逆光之王”并小字标注“是产品设计目标”引发外界关注。类似的宣传还包括,“小米超强钢”是“材质项目名称”等等,被外界戏称为“小字营销”“字研文学”,还有网友直言,小米是“大字宣传,小字免责”。

话说回来,单看空调品类,小米的发展势头确实很猛,成立12年,已经多次被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大厂的一把手讨论。从2015年-2024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率由0.4%增至20.26%,9年间增长近20个百分点、翻了约50倍。

不过,伴随小米家电迅猛发展的同时,有关小米家电的争议也与日俱增。2024年,格力董明珠曾在股东大会上质疑小米缺乏自研技术,今年5月,小米空调被曝为长虹美菱代工。小米方面则表示,其武汉家电工厂将在今年11月投产。

最近消费保平台披露,今年三季度共收到家电产品相关投诉4576件,从投诉占比维度看,小米以46.63%的占比位居第一,占据近半数份额。

最近一段时间,格力和小米之间的“口水战”也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日,格力市场总监朱磊在社交媒体发布多段文案为“同样是1.5匹空调,为什么小米1700而格力却要3000多”的集锦视频,并表示这是“一模一样的台词,一模一样的剧本”,并问道,“群,你知道答案吗?”

“不群”原本是金庸笔下的人物,后被扩展为“伪君子”代名词。虽然格力并未对外回应“不群”是谁,但外界有声音指出,格力或在暗指小米。

而在此之前,今年618的直播中,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回应了方洪波对“美的、格力、海尔,你想把哪一家挤下去”的疑问。他表示,“我非常期待我们将来有机会跟美的和海尔一起作为中国的头部企业。”

卢伟冰发言后,雷军也紧接着表态:“美的、海尔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需要认真向这些优秀企业学习。”

今年8月,两家高管也曾因为“谁是第二”的问题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过一轮交锋。后来,小米王化写打油诗疑似怼格力,称“数据罗盘任调改”“不争朝夕争口水”,并称其“故步自封倒头栽”。

空调行业“字研营销”和“口水战”背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海”市场之下的激烈竞争。

一方面,小米的崛起抢占了传统家电企业的份额,Gfk数据显示,今年9月,小米空调线上销量已经跃居第三名,仅次于美的、格力,排名高于海尔。

另一方面,空调价格战越发明显。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上半年厂商价格战激烈,行业均价明显下探,中高端需求承压,线上战场尤为惨烈,2200元以下价格段产品,销额份额较2024年提升6.3个百分点至35.2%。

评论区聊聊,小米空调的“小字营销”,你怎么看?

小米的另一场战争:与格力激战空调市场,双方高管下场互骂,“巨省电”名称该有争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