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布丁
只需花10万,就能买个机器人怀孕生娃了?
据媒体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深圳某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张其峰近日宣布,正在研发全球首个孕育机器人,样机或在一年内问世,售价不超10万元。该机器人配备人造子宫(孕育箱),植入仿生机器人体内,宣称可模拟人类十月怀胎全过程(腹部隆起、胎动、分娩等),目标用户为“不想结婚但想要孩子”或“不愿亲自怀孕”的群体。
这一消息很快引发热议。现阶段,我想过可能很快会出现机器人管家,机器人男(女)友,没想到技术已经直接“进化”到机器人怀孕生子了。要知道,十月怀胎的艰辛和育儿的压力,劝退了不少想当母亲的年轻女性;部分地区结婚的高彩礼,劝退了不少男性,因此有网友说,如果10万就能让机器人生孩子,不少社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目前来看,这个技术能不能实现,能不能过伦理和监管关,都不好说。
从张其峰的访谈看,和传统的试管、代孕模式不同,孕育机器人内有模拟的人类子宫环境,机器人从怀孕到分娩,全流程复刻人类体验。这一技术的核心是孕育箱,把孕育箱植入到仿人形机器人腹部,通过机械结构模拟胎动和分娩动作,外观随孕期变化。
资料图片 图文无关
孕育机器人研发团队表示,目前的技术难点在于“将孕育箱与机器人腹部完美融合”,面临物理仿生、生命体征的模拟,以及情感智能与安全性的考量等难题。
但张其峰对此表示乐观。谈到研发孕育机器人的初衷,他表示是想“满足有的人不想结婚,又想有孩子的需求”,并表示孕育机器人的样机有望一年内面世,预计价格能做到不超过10万元,让更多家庭有机会接触这一前沿科技。
看完张其峰和研究团队的描述,我首先想到的是好莱坞电影《黑客帝国》中的画面——机器人通过蜂巢一样的庞大体外系统,批量孕育出人类。张其峰的孕育机器人,本质上就是将这一系统植入到机器人体内。
有妇产科医生指出,目前人造子宫仅支持动物胚胎短期存活,比如有羊羔的胚胎存活了28天,人类胚胎全程机器孕育还没有成功案例。而且这一技术难度很高,需要攻克感染控制、营养代谢等数十项技术。还有专家提出质疑,人造子宫涉及一堆技术问题,本世纪可能出现,但近十年内难以实现。
事实上,国际上也没有机器孕育人类胚胎的先例。此前有西班牙科技公司,首次通过机器人完成了试管婴儿技术,植入人体子宫后顺利诞生出了婴儿。但这离真正的机器人孕育生娃还差很远。
此外,张其峰创办的机器人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是餐饮机器人,其研发难度和孕育机器人不可同日而语,不少人怀疑,这次的跨界研发更像是一种炒作。
另一方面,就算孕育机器人能研发成功,其所面临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也难以让它真的走进平常人家。
找机器人生娃,本质上跟代孕没啥区别。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代孕是非法行为,这意味着孕育机器人在明面上,不大可能合法地实现怀孕生娃功能,监管部门也不太可能允许孕育机器人批量上市。
退一步说,即便没有法律上的阻碍,其他方面的伦理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孕育机器人诞下的孩子,法律上的父母是谁?如果怀孕过程中,机器发生故障导致胎儿伤亡,责任是谁的?这一技术会不会被某些人滥用,批量生产一堆孩子?通过机器人孕育的孩子,在子宫里不能与人类母体建立复杂的生理和情感连接,其心理功能和身份认知上,和普通孩子会有什么区别?这些伦理上的拷问,远比技术攻关棘手。
目前来看,张其峰的所谓孕育机器人,感觉噱头多于实际意义。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有多少人会买账,也是个问题。毕竟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生娃,主要不在于不想结婚,或者不想承受怀孕分娩的痛苦,而是难以承担育娃带来的种种成本。
即便如此,这一技术的存在,本身就让人不安。谁知道它的应用,是给人类带来解放,还是开启潘多拉魔盒,将人类带入无法应对的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