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江苏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与扬子晚报联合打造的省级示范课程《勋章背后的家书》六集系列今日正式上线。首集《他是"刘老庄"唯一留下家书的人》以新四军"刘老庄连"指导员李云鹏烈士的书信为切入点,通过AI数字还原、沉浸式场景演绎,带领观众走进那段烽火岁月。值得关注的是,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阅兵式上,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承载着历史荣光,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其中,“刘老庄连”荣誉战旗也在列。
AI对话:烈士家书中的家国抉择
"李云鹏叔叔,离开父母参军抗日,您会想家吗?"
"怎能不想呢?但你听这炮火声——国若不存,又怎能有家啊。"
在AI生成的虚拟场景中,少先队员与李云鹏烈士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烈士质朴的回答,瞬间将观众拉回战火纷飞的年代。当被问及抗战艰苦时,他坚定回应:"我若不苦,受苦的就是你们了。"这段通过情感计算技术还原的对话,让年轻一代直观感受到革命者的信仰力量。
泛黄家书:82个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
淮安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馆内,少先队员站在李云鹏家书展台前深情诵读:"父母亲大人大鉴:自儿离家已年余……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这封写于1941年7月4日的家书,字迹工整却难掩牵挂。当李云鹏谈及工作时,出于对家人的保护欲言又止,“儿还在这里工作,工作也非常忙碌,可是为了——所以我之工作精神也非常兴奋”。一句“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体现了他对抗战必将取得胜利的坚强信心。宣讲员透露,李云鹏是"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中唯一留下书信和照片的人,家人直至1963年才通过广播得知其牺牲详情。
1943年3月,为掩护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该连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日寇展开激战。全连82名勇士英勇无畏、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5次进攻,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课程特别插入扬子影业《红色丰碑》纪录片片段,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员、抗战史学者胡卓然指出:"刘老庄连当时让敌人误以为这边有人数众多的新四军,派主力包抄上来。敌人在这里打了很久,消耗了很多炮弹,拖延了敌人的行军计划。"
战斗结束后,在烈士壮举的感召下,当地82名青年主动参军,被编入新四军第3师7旅,命名为“刘老庄连”。和平建设时期,连队圆满完成“98抗洪抢险”、汶川抗震救灾、实兵对抗演习等大项任务。新的“刘老庄连”战士,从83号到如今的6673号,是82年来,“刘老庄连”官兵赓续的忠魂血脉。
2025年9月3日一早,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组织全体人员集中观看阅兵仪式。在“刘老庄连”旗帜出现在屏幕的那一刻,全场沸腾。作为擎旗手,副连长王宸说:“要对得起82位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荣誉。”
策划:李军 石小磊 徐媛园
摄像:杨恒国 王翔
文案:徐昇 徐媛园
包装、剪辑:汤清宇
AI特效:赵岑
剧务:笪越
海报:肖甜
出镜:
孙悦馨 淮安市淮阴小学
程天伦 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
指导
江苏省委网信办
主办
江苏省希望工程办公室
扬子晚报
鸣谢
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
淮安市共青团
徐州沛县县委宣传部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