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动物检疫有着严格规定,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防线。然而,近日西华县却曝出疑似农业农村局为动物检疫“开绿灯”,致使未经检疫的生猪流入市场,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知情人爆料,2025年8月31日下午3点,一辆车牌号为皖B28378的运输生猪车辆从西华西站高速口驶出。当时,车上生猪未装满且无耳标。随后,该车前往黄桥乡前石羊村佛山格林仕系统门窗厂对面的装车台装运生猪,3点50分驶离时,生猪已打上耳标。
9月2日,记者与西华县农业农村局取得联系。工作人员回复称,查不到该车辆的检疫票号,这批生猪未在西华县检疫,耳标可能是从其他地方带来的,同时已通知装生猪负责人到单位说明情况。
9月3日,装运生猪负责人承认,这一车生猪确实未在西华县检疫,只是临时在此配车,对方未给他开检疫票,还表示自己最多是逃避检疫,愿意接受罚款,并声称没见到生猪有耳标。
这一系列情况暴露出诸多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货主有责任对运输的生猪进行检疫申报,确保附有检疫证明;承运人也需确保所运输生猪具备检疫证明,若明知未经检疫仍运输,将面临高额罚款。而此次事件中,未经检疫的生猪却能顺利装车、运输,显然相关环节存在漏洞。动物检疫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关口,决不允许检疫证明造假、违规,未经检疫的生猪流入市场,群众健康后果不堪设想。
西华县农业农村局作为动物检疫的主管部门,在此事件中责任重大。工作人员称查不到检疫票号,却未能有效阻止未经检疫生猪流入市场,是否存在监管不力甚至失职行为?若耳标是从其他地方带来,背后是否涉及跨区域违规操作?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动物检疫不容有失。此次西华县未经检疫生猪流入市场事件,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更对公众的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相关部门应迅速展开调查,查明真相,追究责任,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同时完善监管机制,筑牢食品安全防线。针对事态进展,继续关注。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