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9月25日,彭博社发文称,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决定离开其最大的海外单一市场俄罗斯,以寻求其他更好的发展前景,在其香港上市之际是正确的选择。无独有偶,近日,《日经新闻》也报道称,奇瑞汽车在港股IPO招股说明书中提及,因制裁和出口管制以及俄罗斯关税因素影响,计划在2027年前退出俄罗斯市场。
就在彭博社发文当日,奇瑞在香港交易所正式上市,根据港交所公告,本次奇瑞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3.8亿元),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IPO。港股开盘后,奇瑞股价盘中涨幅一度达到12.85%。
综合外界分析来看,为奇瑞带来股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在招股书中,国内经营质量、智能化与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储备、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均为奇瑞提供揽获资本市场青睐的关键。
而在海外媒体眼中,招股书所重点展现的奇瑞全球化布局转向,似乎更加能够打动海外投资者的心。
奇瑞OMODA 5 彭博社
自2003年以来,奇瑞便一直是中国出口量最大的本土汽车制造商,随着近年我国汽车出海的整体上升,位居出海量首位的奇瑞正在快速获得海外用户及投资人的关注。此外,据招股书披露,奇瑞2024年的海外收入占比已达到37.4%,在公司营收结构中占据核心的地位。
但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外媒提到的“退出俄罗斯市场”,奇瑞俄罗斯子公司已经做出回应称该解读有误,并明确表示奇瑞品牌不会离开俄罗斯市场。
奇瑞港股招股书截图
从招股书内容中,奇瑞提到,俄罗斯征收的进口汽车报废税增加,导致毛利率降低。同时,在“与受国际制裁地区的业务活动”介绍中,奇瑞也明确表示,已于2024年底停止与伊朗、古巴的交易,并计划在2025年缩减俄罗斯的营运规模,公司还在2025年4月出售了在俄罗斯的部分资产及销售渠道,预计到2027年,奇瑞将逐渐减少在俄罗斯的现有品牌及分销渠道。
但业务缩减并不等于退出市场,奇瑞也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其在相关地区的活动不构成一级制裁,且二级制裁风险相对有限。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削减在俄罗斯的运营规模已经成为奇瑞下阶段海外战略规划中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在于,全球贸易壁垒的加重,令俄罗斯也开始在外贸层面做出变化,去年10月俄罗斯开始针对外国汽车征收进口税,致使海外进口车辆平均价格上涨近8000美元(约5.7万元人民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速缓慢,今年前8个月俄罗斯汽车销量萎缩了26%。
荣鼎集团专注于汽车行业的高级分析师格雷戈尔·塞巴斯蒂安(Gregor Sebastian)表示,从长远来看,奇瑞在俄罗斯的出口业绩已达到极限,而且在当地生产汽车将使其面临美国和欧盟的制裁。
从销量来看,奇瑞在俄罗斯的月销量也的确因为俄罗斯的车市变化而受到影响,今年7月,尽管已经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中国汽车品牌,奇瑞在俄罗斯的销量却同比下降13.7%,共计1.98万辆。与此同时,吉利、长城、长安等在俄长期拥有高销量的中国品牌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
1—8月我国整车出口国别走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众号截图
但战略重心的转向并非一蹴而就,奇瑞在招股书中表示,作为补偿,奇瑞正考虑在海外市场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拓展至其他海外市场,以降低缩减俄罗斯业务带来的经营业绩和财务表现影响。
彭博行业研究表示,为弥补俄罗斯出口的损失,奇瑞可能会将其汽油车产品着重转向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
事实上,这种灵活的海外战略布局转向源自奇瑞20多年来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在海外市场的建设方面,奇瑞有着鲜明的出海战略演进路线。从1.0时代的贸易出口,到2.0时代的海外建厂,再到如今3.0时代,通过“技术标准输出+本土化生态构建”,奇瑞正在探索出一套自身的“在中国,为全球”出海策略。
奇瑞巴西工厂 奇瑞汽车官网
目前,奇瑞的海外战略转向,恰恰建立在其2.0时代塑造的基础之上,例如在巴西,奇瑞已经通过KD工厂(散件组装)模式实现本地化生产,奇瑞瑞虎8系列成为当地最畅销的中国SUV。招股书显示,奇瑞类似的布局已覆盖伊朗、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为后续海外发力运作埋下伏笔。
也就是说,即便奇瑞因应对制裁与出口限制将调整在俄业务,其海外市场的基本盘并不会出现严重的动摇。
奇瑞帮助西班牙车企埃布罗打造新车 埃布罗官网
而在对3.0时代的探索中,奇瑞采用了在不同市场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策略。例如,在欧洲市场,奇瑞通过与西班牙老牌车企埃布罗(EBRO)的合作,以“技术赋能者”的身份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在该品牌中,奇瑞将提供电动平台和技术,双方合作打造的首款车型EBRO S700已于今年在西班牙下线,实现中国车企在欧洲的首次本地化量产。
在其他市场,奇瑞则试图利用自身在当地的产业布局与深耕,实现不同形式的技术输出来帮助当地车企造车。
这种模式也符合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今年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的“海外发展”建议,即“反向合资”模式能够有效规避贸易壁垒,并赢得当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中汽研销量报告截图
从结果来看,即便比亚迪等其他中国车企在海外销量增速迅猛,2024年,奇瑞依然通过114万辆的成绩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的地位。2025年上半年,奇瑞共计出口55万辆,其中欧洲市场销量超3万辆,同比增长近11倍。
彭博社在相关文章中肯定了奇瑞近年来的海外市场布局战略,并称赞了上个月奇瑞的海外销量首次超过国内销量这一“里程碑”时刻。
不过,全新出海战略的转型也伴随着可见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最大出口市场俄罗斯的淡出,注定将在短期内给利润率带来压力。同时,奇瑞也在招股书中提到,在众多新市场建立经销商网络、服务保障、零部件供应链等完善的产业链条,将面临投入大、周期长的风险。若市场响应不佳或政策突变,投入回报可能慢。
此外,海外竞争的不断加剧,也在挑战着奇瑞的海外市场策略,尤其在近年越来越多中国车企电动化产品出海的提速下,产品力、售价以及本土化的适应性调整,都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毛利率表现。从招股书来看,奇瑞2024年的毛利率下滑,其中就有海外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
当然,奇瑞的海外战略调整,也正为所有正在出海的中国车企做出提醒,面对全球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局面,汽车出海早已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将汽车运送到海外售卖,其中还将牵扯到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税、贸易保护等因素。
彭博社认为,尽管奇瑞对于俄罗斯市场的“释放”将是痛苦的,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决定能够帮助其摆脱制裁风险,并获得更广阔市场的接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