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教师关注学生“怎么写”,而我们更关注学生“写什么”“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课”,于是就有了作文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变革最先体现在写作课程内容上。针对学生发愁的教材单元作文不好写、课外作文写作无趣的情况,我们用 童漫“图像”元素破解了课内与课外写作内容抽象,素材无趣、不好玩的问题。
文丨宋运来
编辑丨当代教育家编辑部
本文字数3788,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小时候,我是一位被作文严重伤了胃口的孩子;长大后,我自认是个不够自信的语文老师。
尤其是作文教学,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教学质量。我要向作家们道声歉,没有向你们输送那么多喜爱文学创作的学生。中小学生经过12年的语文学习,还有那么多孩子怕写作文。
天下苦作文久矣。
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变中小学生的写作生态。
作家们写作大概要关注“为什么要写、写给谁看、写什么、怎么写、写得好不好、在何时写、谁写”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中小学写作教学,一般要解决这七个问题中的前五个。可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单元里的作文“写给谁看”“为什么要写”这两点不够突出。教材没有这两个导向,语文教师就更没有这两方面的教学意识。在每一堂作文课上,我们都要弥补这两点不足。
一般教师关注学生“怎么写”,而我们更关注学生“写什么”“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课”,于是就有了作文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因学生不会写作文开展的童漫作文研究项目,让我们团队获得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我认为那不是我们的荣耀,而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悲哀。因为这么多年了,还没有真正解决学生写作的难题。
变革最先体现在写作课程内容上。针对学生发愁的教材单元作文不好写、课外作文写作无趣的情况,我们用童漫“图像”元素破解了课内与课外写作内容抽象,素材无趣、不好玩的问题。
2012年,那次在中国台湾的童漫作文教学交流公开课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深入研究下去的信心。从看图写话到看漫画作文,由看漫画作文到儿童漫画作文,由儿童漫画作文再到如今的童漫作文,历经30年持续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引领下,我们是这样开发写作素材、变革写作教学方式的:
把不好上的“拾金不昧”写作内容,用孩子们熟悉的“灰太狼”漫画形象来做拾金的主角,再把事件的结局开放一下,孩子们不仅有“刹不住”的话语,还学习了象声词的精准使用,以及“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作方法。
那堂让语文同仁竖起大拇指的“环保类”童漫作文课,先用作家洪汛涛先生的《神笔马良》一文进行阅读铺垫,再借用漫画《马良的难题》帮助理解,运用“推前想象”教学法,把这堂课上成了台北市健康国民小学小朋友们下课时还依依不舍的写作课。
2020年诞生的“音画作文”,在音响与图像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为写作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孩子们的审美可以从视觉扩展到听觉。通过丰富听觉表象,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视听想象力,使他们的作文生动有趣、充满创意。
早在2009年前后,《无家可归的小鸟》等童漫作文公开课,就已经孕育了音画作文的理念。在学科跨界融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例1:“补课”,是让许多孩子心烦的事。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位站在“双休日”台阶上的儿童,居然被左右两边补课的手扯成了两半。这个画面在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但在漫画里发生了,而小学生们却认为画里的感受是真实的。这不就是李白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表达手法的翻版吗?事件不可能,但情感是真实的。
例2:在跑步冲线的赛点,落后两个人的第三位同学竟然获得了第一名,前面两位同学没有跌倒,也没有违规被罚下,更不是谦让,而是第三位同学情急之中,长出了一根长鼻子,提前触线,取胜了。孩子们一旦把图像转换成文字,自然就明白什么叫“意外”的写法,“夸张”的手法了。
例3:“陶仁贤”不喜欢理发,爸爸硬拽他去理发,非常不乐意的陶仁贤理完了发。第二天,家里一盆仙人掌上的刺不知被谁全部拔掉了,那可是爸爸钟爱的一盆花。
看完漫画,学生们不用想就知道是哪个“讨人嫌”干的,大家都乐得前仰后合。一幅反映儿童生活事件的成语漫画作文“理发”,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把“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等成语带进了作文本。不仅如此,孩子还懂得了“倒叙、顺序”的写作方法。
这些反映学生生活的儿童漫画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写作课程资源。运用生动有趣的漫画素材则为学生搭建了生活与表达的桥梁。
通过课堂实践,我们总结出了“补画续写、依文作画、文画像生、仿画创想、音画作文、成语(俗语)漫画作文”六种教学方式。而“哲理漫画作文”是目前我们正在探讨的教学内容。(参下图)
漫画作者:肖承森
漫画往往以简洁直观的画面、夸张的手法和幽默的风格,揭示生活中的哲理、社会现象或人性特点。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漫画的画面细节、人物表情、文字提示等,理解漫画所蕴含的寓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撰写一篇有深度、有见解的作文。
因有一节让孩子们喜欢的童漫作文课例,我们就琢磨,一节40分钟的写作课能做到“看—想—说—写—赏—改”的秘密是什么?我们总结出了六阶循环流程教学结构,强调思维可视化与表达迭代性(表1)及其教学主张。
表1
“童漫作文”是儿童漫画作文的简称,它针对“儿童作文老大难”问题,以激发儿童写作兴趣为突破口,以培养正确价值观、发展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媒介素养为目标,以儿童生活优秀漫画为素材,融观察、审美、想象、作画、说话、习作、评价为一体的综合性写作实践活动。作为高质量实施国家写作课程的教学范式,助力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在“童漫作文教学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童漫教学法”,其核心的秘密,就是让儿童对学习有“饥饿感”,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
“童漫教学法”,通俗理解也可以叫“饥饿教学法”。围绕学习目标,运用可视化思维方式,激发儿童对学习内容产生较强的学习欲望,在发生认知冲突的深度学习场域中,精神高度集中,内在愉悦充实,处于一种忘我的状态,并对后续学习有持久的探究兴趣。
“童漫教学法”,起于“童漫作文”,适合写作教学,也适合语文教学,更适合中小学各学科通用的一种教学艺术之法。为此,我们凝练了童漫教学法课堂五环操作模型。(表2)
表2
仅就“翻转意外”事件,分享童漫作文《鸡蛋历险记》一课如下。
漫画作者:刘国存
该课以鸡蛋的视角展开,跳出了传统“时、地、人、事”的琐碎训练框架,专注于“意外”这一大概念。
意外一,母鸡下了一枚蛋,却浑然不觉。这一情节为整个故事拉开了序幕。
意外二,一条蛇意外地发现了从天而降的一顿美餐——一枚鸡蛋。这一发现使得故事进入了紧张的氛围。
意外三,蛇向蛋扑去,眼看这枚蛋即将遭遇灭顶之灾。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猎人突然出现,打断了蛇的美梦。(此时,学生脑洞大开,说鸡鸭鹅等动物也会发现这一情况,大象踩、小狗叫,都来阻止蛇的企图。)
意外四,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蛇吞进嘴的蛋居然从破裂的蛋壳里钻出了一只小鸡。这一情节不仅让故事扣人心弦,也为后续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意外五,小鸡转身居然喊蛇妈妈,而蛇竟然把小鸡宝宝带回了家。这让故事变得更加离奇和有趣。
意外六,这时母鸡回头发现了小鸡宝宝和蛇……这一情节为故事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漫画故事结局充满了喜剧和悲剧的元素,给学生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三个画格的趣味引导下,学生们居然能够说出10个以上的“意外”之事,这充分证明了他们并不缺乏想象力。
通过学习该课,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拉长故事,把故事写具体,还学会了从创作的角度去构思故事。
“童漫教学法”可以用在阅读课上吗?
六年级上册阅读课文《穷人》的教学,仅用了“意外、矛盾、悬念”三招,便让孩子们不愿意离开课堂。不仅阅读课可以,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部分教学内容也非常适合运用“童漫教学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促进课堂变革,提升课堂魅力。
“童漫作文”教学,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时代日新月异,中国的漫画行业开始逐渐从纸质期刊转移到线上互联网的一些漫画软件上。
表3
从表3可以看出,2024年在线漫画平台的用户中58%是24岁及以下的年轻人,说明在线漫画平台的主力消费人群还是正在读书的年轻人。(《2025年中国在线漫画市场规模、区域分布、市场结构及发展趋势》)他们偏好互动性强的内容(如弹幕、评论互动),且对国风、冒险、热血类题材兴趣浓厚。
在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类型中,有数据显示,看漫画的小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95.4%,约九成的儿童喜欢阅读漫画书、绘本类图书。漫画类图书在小学生群体中具有广泛的读者基础,不受性别的限制。
此类图书趣味性强,内容通俗易懂。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幽默风趣的情节,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尤其是知识类漫画,不仅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可,还让不爱看书的孩子拿起书来就“上瘾”。
儿童阅读口味的改变,促使我们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发生变革。用学生喜欢的漫画形式讲作文,兼顾轻松、有趣和实用性,更容易被小读者接受。童漫作文不仅了解儿童的阅读特点和需求,也满足了家长的期待。
漫画《答案》作者:刘心如
“3+3等于几?”老师问。学生小猪没有用“哼、哼、哼”的声音来回答,而是卷起尾巴,告诉老师答案。
期待每位教师做一个懂得学生想法的作文老师。期待每位教师成为懂得学生想法的学科老师。
本文作者:宋运来,特级教师,正高级教授,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童漫教育研究所所长,任职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教育集团,现担任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领衔创立的“童漫作文”教学流派,有效破解了学生写作难题,其成果被《中国教育报》整版深度推介,2022年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3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5年09月第09期[上半月](内容有删减)
编辑:孙彦晗
二审:董慧慧
三审:张雪丽